首页 > 农资栏目 > 种子

小麦安全储藏技术




  利用夏季高温曝晒小麦,将麦温晒到50℃左右,延续二小时以上,水分降到12.5%以下,下午3时左右趁热入仓,密闭保管。使粮温保持40℃以上,持续10天以上,这样可以有效地杀死害虫。需要注意的是热入仓密闭保管小麦使用的仓房、器材、工具和压盖物均须事先彻底消毒,充分干燥,做到粮热、仓热、工具和器材热,否则有结露现象的发生,所以,在热密闭期间还须加强粮情检查。

  高温密闭的优点是杀虫效果好,能促进小麦后熟作用的完成,增强储粮稳定性。这种方法适用仓容量小,收购进度快,收购天气温度高的情况。

  (二)低温冷冻密闭:

  低温是粮食保管最理想的状态,小麦虽然耐高温,但对长年保管来讲,保持一定的低温,对延长种子寿命与品质,提高小麦保管的稳定性,延缓小麦的陈化,则有更多的优越性,各单位应趁“三九”严寒的冬季,利用机械通风技术或进行翻仓、除杂、摊凉、冷冻,并麦温降至0℃左右,而后趁冷进仓,密闭压盖,进行冷密闭,这对消灭越冬害虫,有极好效果,并可延缓外界高温的影响。根据各地实践,在过夏时,粮堆中层粮温保持在25℃左右,下层粮温保持在20℃左右,可多年保持小麦的优良品质。

  热密闭与冷密闭交替应用,是储量较少的粮库保管小麦的好方法,一般可以做到不变质不生虫。对储量较大的粮库,全部做到热密闭和冷密闭,可能在条件上有时受到限制,但只要抓住冬季通风降温,防止结露,春暧前适当密闭防止吸湿,以及加强检查,做好虫害防治等三项工作,一般都可常年安全保管。

  (三)防治杀虫:

  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是麦蛾、玉米象、谷蠹、大谷盗、赤拟谷盗等。小麦收购季节气温较高,储粮害虫生长、繁殖很快,各收购单位要边收购边防治,收购廒间不易铺得太多,收购成功一个廒间就要整理、密闭、套封一个廒间,利用高温密闭、后熟缺氧,低药量熏蒸,有效地灭杀储粮害虫。

  热密闭与冷密闭都是防治小麦害虫的有效方法,如在缺乏这种条件的单位,应抓紧药剂防治。对出现的麦蛾成虫或发现有玉米象,谷蠹、大谷盗、赤拟谷盗等,不管密度大小,应立即用药剂熏蒸扑灭,防止后患。

  在收购工作已接近尾声时,各收购单位要把工作重点放到小麦保管工作上,原则上在七月底之前,对所有库存小麦要进行清消、密闭、套封、熏蒸,彻底进行防治。常规保管的小麦仓使用磷化铝投药量为15克/吨左右,一面封用磷化铝投药量为3克/吨左右,五面封用磷化铝投药量为5克/吨左右。熏蒸前,要仔细检查气密性,熏蒸过程中,要安排专人值班,熏蒸后,要检测熏蒸效果,防止熏蒸效果不佳,延误防治时间和时机,造成小麦不必要的降等。

  (四)通风降温:

  通风是用外部空气置换粮堆内的空气,以改善储粮条件的换气技术。通风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夏季高温入库的小麦在季节转换时,由于粮温较高,气温偏低,加上后熟期作用,小麦呼吸旺盛,容易产生“出汗”现象,粮堆表层小麦容易结露,使粮堆上层温度上升,水分增高,如不及时降温,会产生发热霉变,严重的发生“结顶”现象。因此,各储粮单位,在季节转换时期,要加强仓间管理,利用有利时机,适时开启门窗,经常翻动粮面或开沟,抓紧时间通风,降低粮温,确保储粮安全。

  对常规保管中自然通风来讲,因为不消耗能源,为获得更多的通风机会,在天气干燥的情况下,一般仅要求气温低于粮温即可通风。

  对机械通风而言,允许降温通风的条件是:平均粮温与气温差应大于等于8℃和即时粮温下的粮堆平衡绝对湿度大于或等于大气绝对湿度。结束降温通风的条件是:平均粮温与气温温差应小于或等于4℃;粮堆温度梯度小于等于1℃/米粮层厚度;粮堆水分梯度小于等于0.3℃/米粮层厚度。

  四、粮情检查:

  粮食在保管期间,由于本身的新陈代谢,虫、霉、菌的危害,加之于环境变化的影响,粮堆生态系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因此,各储粮单位要严格执行查粮制度,本着“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查必彻底”的原则,认真检查,将“三天一小查,五天一大查,刮风下雨及时查,汛期天天查“的查粮制度落实到实处。粮情检查主要范围为:粮食水分、粮食温度、虫害情况、粮堆季节转换时期是否结露等,对检查结果,要如实在规范的粮情检查记录上填写齐全。分管业务负责人每月要在粮情检查记录上签名,以保证粮情检查的真实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技术 小麦 取样 后熟 检测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