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乡村如何振兴?代表委员齐献策


纵观当前农业国际竞争,发达国家利用农业高技术垄断挤压发展中国家发展空间的趋势愈加明显。当前,我国农业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不平衡,迫切需要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突破技术壁垒,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赢得优势。从世界农业科技发展趋势看,科技创新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与配置日益普遍,生物、信息、材料、能源等领域的重大科技突破,不断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搭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车,提升乡村振兴的质量效益和科技含量。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认为,实现以科技引领的乡村振兴,要“软”“硬”并重。 

陈萌山指出,“软”主要是指要有科学的规划统筹、科学的发展结构和科学的评价体系。要研究制定乡村振兴战略的长远规划,统筹乡村振兴的战略设计。就发展结构而言,城乡间要加快二元体制改革,实现土地市场价值化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农业内部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要科学评价地方、部门在“重要进展”“决定性进展”和“全面振兴”等关键节点的完成情况和“四个优先”的落实情况。“硬”主要是指要有先进适用技术,包括创生物固氮机制、植物纤维裂解机理等一批重大基础理论;突破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智能装备、节能减排、智能制造等一批颠覆性前沿技术;攻克全基因组分子设计育种、个性化营养功能性食品制造、天空地数字农业等一批关键技术;集成组装一批绿色提质增效的技术模式;转化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新品种、新肥料、新兽药、新疫苗、新农药以及农业机械等新产品;推广一批绿色高产高效、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畜禽重大疫病防治、农机农艺结合等关键技术。

对此,陈萌山建议以管理创新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充分考虑农业科技“公益”特性,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优化农业科研机构改革方案,加快建立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制度。充分发挥多元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构建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态势、符合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都需要机械化,要用现代化的装备和技术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所长刘凤之说,“中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时期,生产方式需要转型升级,这需要一个过程。”作为果树科学研究与科研管理方面的专家,他介绍道,目前我国果树种植面积接近2亿亩,产量接近1.8亿吨,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但是,由于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减少,劳动力价格上涨,果树种植又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水果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以前的出口优势已经没有了。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就是要降低生产成本,依靠机械化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近两年,我国在植保无人机、果园施肥机械等方面的研发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对于整个果树种植产业的发展都有很大帮助。

人才应用很关键

在乡村振兴中,人才是首位。农村发展,既需要产业领军人才,也需要乡村治理人才。在采访中,余留芬为记者讲述了她的人才强村之路。在村干部队伍的培养上,余留芬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引导有文化、懂发展的农村青年向组织靠拢,着力把有技术、懂管理的农民党员引进班子。常年制定全村创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培养80多名“土专家”、“田秀才”。为了解决班子人才脱节问题,采取“专人帮带、定期培训”等方式,实行“一带一”和岗位轮换“复合型”人才培养制度,将本村大学生、退伍军人、企业干部等人纳入后备干部建设计划。村领导班子的问题解决了,岩博村党委又在企业人才上下功夫。对于地处边远山区的岩博村来说,如何引进并留住人才是一件棘手的事。为此,岩博村实施“十万年薪引人才”、“五年培育本土人才”两个计划。同时,采取“持股引才”的方式,成功引进50多名平均年龄28岁的知识青年,培育本土人才10余名。

除了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外,要运用系统化整体化的思维,提高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储备。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府参事、广东国众联行资产评估土地房地产估价规划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西勤指出,全国4000多万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从事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管理技术人员要把个人才智奉献社会,在服务乡村振兴这一伟大战略中建功立业。致力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农村经济社会中的运用,促进创新,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支撑,实现农业生产智慧式管理和运行,提升“三农”的智能化水平和效能,为区域经济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化提供交流渠道和创新平台。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运用,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机械化和信息化,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实现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实现乡村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果树 农业现代化 农业生产 传统农业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