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宇 李学依
编者按: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化,我国农机化发展也处于转型升级中,各省农机化主管部门结合自身发展现状,纷纷找准发展定位。山东省作为我国农机化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突破?未来哪些领域将成为主攻方向?政策扶持又将在哪些方面发力?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山东省农机局局长卜祥联。
记者:山东省农机化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是什么?卜祥联:农机化发展目前处于转型升级阶段,山东作为全国农机化大省,在此过程中也面临不少挑战。近年来,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农机化发展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在玉米机收、农机装备研发创新、农机合作社建设等领域更是取得长足进步。截至去年底,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2%,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与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的要求相比,与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相比,与农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是粮食生产机械化还存在粮食烘干发展滞后等短板;二是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业机械化以及丘陵山区机械化总体水平较低,花生、棉花联合收获刚刚起步,某些经济作物的部分生产环节还没有破题;三是发展的质量效益不高,农机装备结构不尽合理,精量播种、高效植保、粮食干燥等农机化技术应用面还比较窄,农机经营效益也有待提高。记者:针对这些问题,山东省如何在未来的农机化转型升级过程中克坚攻难、更进一步?卜祥联: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必须大力推进农机化发展由数量增长、需求拉动向质量提升、创新驱动转型,由低质低效向高质高效升级,即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方向迈进。所谓“全程”,就是农机服务领域从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所谓“全面”,就是农机服务范围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拓展,从种植业向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加工业进军;所谓“高质”,就是农机装备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农机化发展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所谓“高效”,就是农机服务从注重服务范围扩大向注重经营效益提升、竞争力增强转变。我们的思路是,按照“立足大农业,面向现代化,发展新农机”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加快推进“两全两高”农机化发展为统领,以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加快培育新动能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推进农机化科技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政策创新,深入拓展农机服务新领域,加力拉长农机服务新链条,着力发掘农机服务新功能,再创山东农机化发展的新优势。
下一步,我们将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通过实施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报废更新补助政策,不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二是通过实施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和开展大培训大推广活动,不断推广普及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三是通过实施现代农机化转型升级推进工程项目和农机深松作业补助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实施粮食烘干、秸秆综合利用补助政策,不断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四是通过把各项惠农政策向农机合作社和职业农机手倾斜,不断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五是通过实施农机信息化平台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农机化融合,不断提升农机化管理服务水平。
记者:目前,山东省经济作物的机械化发展情况怎么样?遇到了哪些瓶颈?将如何突破这些瓶颈?卜祥联:山东是经济作物生产大省,主要有花生、马铃薯、棉花以及“三辣”在内的蔬菜等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0%以上。近年来,我们重点围绕突破花生、马铃薯、棉花、大蒜收获等关键技术,加强机具研发攻关和示范推广,有效推进了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提升。大型采棉机达到10台,按机采棉模式种植的棉花面积超过16万亩,机采棉花3.2万亩;花生收获机4.15万台,马铃薯收获机1.94万台,机收率分别达到74%、68.7%;大蒜挖掘收获机械化率超过10%。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z/nj/2017-7-26/nj_76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