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探讨工程模式 提高双季稻区机械化水平


编者按

双季稻区历来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主产区,水稻是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但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水平较低,却是不争的事实。7月28—29日,全国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工程模式研讨会在广西贵港市召开,来自农机、农艺和国土等部门的领导专家汇聚一堂,把脉双季稻机械化的工程模式。本次会议对今后我国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摘录了部分专家和农机部门领导的专题发言,以飨读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部水稻生产机械化专家组组长罗锡文:

优化技术路线 促进水稻机械化

当前,在我国双季稻机械化生产中,固定行距的插秧技术和机具(乘坐式和手扶式)已经基本成熟,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宽窄行距的插秧技术和机具取得重大进展;水稻植质钵育栽植技术和机具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具体实践中,适应晚稻大苗的插秧技术和机具的研究亟待加强;适应杂交稻和超级稻的插秧技术和机具的研究有待加强;插秧机零部件价格高的问题亟待解决,还应进一步提高制造质量和售后服务。

技术路线的研究对于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我们应加强育秧基质的研究;加强适应不同品种(常规稻、杂交稻、超级稻),不同茬口(早稻、晚稻),不同地区育秧播种排种器的研究;加强适应晚稻大苗插秧技术和机具的研究;加强适应杂交稻和超级稻插秧技术和机具的研究;加强水稻插秧机同步施肥机构的研究。还应制定适应不同品种(常规稻、杂交稻、超级稻),不同茬口(早稻、晚稻),不同地区机械化育插秧的标准和工艺规程。此外,农机部门还应抓紧研究制定促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的政策。

目前,双季稻机械化生产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育秧中心或基地用地无人审批,拿不到用地;育秧设施(玻璃温室、塑料大棚、塑料小棚、育秧生产线等)没有补贴,或补贴不到位,或补贴没有标准;作业机手普遍希望柴油补贴能直接补到他们手中;育插秧机械化作业补贴标准亟需建立起来,并设立育插秧机械化作业风险基金等。因此,不仅仅是农机部门,还包括农业、国土等有关部门,都应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发展我国双季稻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大发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的力度。只有加强农机农艺结合,制定我国双季稻区的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模式,优化相应的技术路线,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才能集中攻克制约我国双季稻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的关键技术难题,研制出先进适用的机具和装备。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敏丽:

全程机械化需相应的组织配套

双季稻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主产区,近几年机械化生产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依然非常薄弱,提高双季稻区的机械化水平,将有助于我国水稻整体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相比于北方和长江中下游的单季稻区,双季稻区的机械化基础较差,独特的种植制度使该地区更难实现机械化作业,应该重点关注。

双季稻区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为1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育秧和稻谷干燥还以人工为主。由于双季稻区独特的气候条件,倒春寒、寒露风、台风、干旱和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使育插秧、烘干等薄弱环节的机械化需求非常迫切。由于育秧设施和烘干设备投资大,一般农户无法承受,要实现机械化应从不同规格、不同类型的育秧中心和烘干中心建设上寻求突破。

全程机械化的发展必须有相应的组织相配套,应大力发展以产业为导向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农机合作社,合作社可以通过组织内部或者相互合作实现全程机械化。农机工作人员数量不够、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缺乏是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农机部门和农业部门缺乏配合也制约着机插秧等关键农机技术的推广。所以,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加强农机队伍建设和农机农艺的深度融合。此外,过于细碎的田块制约了机械的使用和推广,目前水田流转程度不高,有约一半的农田机耕道建设不好,尤其是丘陵山区由于道路建设不完善,大型机械经常无法进入田块作业。近40%的散户和30%的合作社没有场库棚,机具不能很好地停放和维护,所以需改善土地和基础设施的状况,为模式的优化创造条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双季稻 晚稻 早稻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