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辽宁购机补贴“输血”变“造血”效应初显


: 杨 杰

“这‘东方红’大轮拖看起来真气派,以前咱还只在电视上看到过,今天现场看到可比电视上威风多了……”3月14日,在辽宁省第二届农机具展示暨补贴现场会上,辽阳县刘二堡镇朱家桥村农民曾庆武对一台“东方红”大轮拖啧啧赞叹。为了参加现场会,他当天起了个大早,还未到8点就赶到了辽宁省农展馆。与曾庆武有一样想法的,还有来自辽宁全省的一万多名农民。在这次云集了全国100多家知名农机企业的补贴现场会上,有98台拖拉机、113台插秧机及140台(套)配套农机具被农民现场买走,首日成交额近千万元,盛况空前。

局长被“围困”

9点半,短暂的开幕式刚结束,从台上走下来的辽宁省农机化管理局局长徐志强就被蜂拥而上的农民团团围住。“徐局长,今年我想买一台‘东洋’插秧机,我能得到补贴吗?”一个头发花白的农民满怀希望地问。在询问了对方的情况后,徐局长给了他一个肯定回答。这个农民的问题很简单,但更多农民的问题却让徐局长有点难以“应付”,因为他们的问题实在是太空了,尽管如此,徐局长还是非常有耐心地解释,尽量给对方一个满意答复。

“看到农民购买农机的热情这么高,但补贴资金毕竟是有限的,只能让少部分的农民买到补贴机具,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啊!”徐局长告诉记者。据介绍,今年辽宁省的中央财政补贴资金为2500万元,比上年增加了1150万元,辽宁省级财政补贴资金为1200万元,比上年增加了200万元,补贴资金有了较大规模增加,实施县的范围也从去年的27个县扩大到了50个县。“但是,与农民购机的热情相比,补贴资金依然是杯水车薪,我们只能把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发挥最佳效益。”

“没补贴,咱也要买农机了!”

在这次补贴现场会上,一些尝到了农机经营甜头的农民成为密密麻麻人群中不可忽略的人。与一般参会农民不同的是,他们的眼光比较准,对机具性能也比较熟悉,来自辽中县城郊乡的王怀国就是其中一位。他不仅在现场“打探”行情,还作为“业内人士”向周围的农民介绍自己的经验。

王怀国告诉记者,他2005年买了一台“久保田”联合收割机,享受到了4.4万元的财政补贴,自己掏了22万多元。为了让收割机产生最佳效益,他不仅在当地作业,还巧打时间差到江苏、河南、山东等地进行跨区作业,“人虽然累点,但是保守计算去年有八九万元的纯收入,这样看来,我最多三年,最快两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当初买收割机时也没有多想,就是冲着补贴来的,买到后就想到要千方百计发挥机器的作用,毕竟20多万元对咱老百姓来说确实是一笔巨款啊,不过现在想起来,的确非常值得!”他憨厚地笑着说。“那现在如果没有补贴你还买不买呢?”记者接上话茬儿。“买,当然买了,有效益啊!”他的回答非常直接。

辽宁省农机化管理局副局长曲平说,补贴政策就是要起到这样的拉动效应,要借助补贴让农民真正体会到农机为他们带来的实际效益,让农民买得起,用得上,有效益,同时这也是购机补贴“输血”变“造血”效应的初步体现。

现场“一站式”办公解农忧

“我今年要买插秧机,现在已经填了补贴申请表和协议书,心里非常有底了。”在这次补贴现场会上,辽宁省凌海市大友农场的吴俊学对辽宁省农机化服务中心组织的“现场办公”翘起了大拇指。“按顺序报名申请,非常公开!”他说。记者在现场看到,40多个补贴实施县的工作人员在现场忙得不可开交,但秩序井然,有条不紊。

凌海市农机局局长张树新告诉记者,现场“一站式”办公简便又直接,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今年中央补贴资金给了我们50万,加上省里的10万,资金还是不多,远远满足不了农民的需求,这就提出了一个难题,必须要严格按照补贴程序操作,让农民看得清楚明白。现场办公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拖拉机 农机具 联合收割机 农机具购置补贴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