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当今中国谁来种地的实际情况和正确判断是,新型农民已成为种地的主力军,传统农民已退居次要和辅助地位。明天谁来种地?发展趋势是日益增多的新型农民来种地,提供农产品的数量和品种会更多,质量和效益会更好。时代潮流不可抗拒,那种今后没人种地或主要靠老人、妇女种地的说法是不确切的。

怎样种地,机械化生产方式已成为主导方式

2010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超过50%,达到52.3%,标志着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已实现由过去以人畜力传统生产方式为主转变为当今以机械化生产方式为主的历史性巨变,中国农业进入了以机械化生产方式为主导的新时代!2012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超过57%,发展态势正继续向60%、70%进军!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时代特征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正因地制宜、经济有效地由加速实现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向努力推进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进军!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推进,从种植业向种养业结合推进,从平原地区向丘陵山区推进,从产中机械化向产前、产后机械化延伸,向一切可以发挥机器作用的部门和地方进军!向农业机械化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的进程给我们几点启示:一是农业生产要素从传统到现代的变化,是现代农业发展带普遍性的新陈代谢规律。在农业生产中,现代要素替代传统要素(增机器装备,减传统农具;增新型农民,减传统农民;增机电动力,减农用役畜)的进程加速趋势已不可逆转。传统要素日益减少,有的甚至退出历史舞台;现代要素日益增多,并上升为主导因素取得支配地位,展现出农业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二是农业机械化的作用和贡献越来越大。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使土地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增强了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能力,增强了支撑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现代农业基础,实现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也有力地支持了二、三产业发展,支持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为粮食实现九连增、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人均GDP连续突破3000美元、4000美元、5000美元、6000美元大关做出了贡献!2003—2012年统计资料显示,10年来农机总动力从6亿千瓦增加到10.2亿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从32.5%提高到57%,为粮食总产量从4.3亿吨增加到5.9亿吨、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从4800多元提高到2万多元,翻了两番多,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622元提高到7917元翻了1.5番提供了农机化物质技术支撑;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减少1亿多人,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1.36亿人,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人均GDP翻1.5番提供了农机化支撑。与此同时,农用役畜也大大减少了,有的地区农用役畜已全部退出农业生产的历史舞台。农业机械化对增产、增收、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贡献显然是越来越大了。

实践证明,《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的精辟判断是十分英明正确的。中央作出必须固本强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的决策是十分英明正确的。

三是支农强农惠农政策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从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公布施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开始实施,并逐年加大支持力度形成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以来,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投入由2004年7000万元逐年大幅增加至2011年175亿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同期带动农民购置农机投入由237.5亿元增至531.44亿元,翻了一番多;全社会农机购置总投入由249.18亿元增至744.71亿元,翻了1.5番。农业的现代物质条件装备明显增强,促进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由34.3%提高到54.8%,提高了20.5个百分点。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方式大于传统生产方式,并在农业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历史巨变,增强了“四化”同步推进的现代农业基础。

政策好,顺民心,政策力与民意力结合,应时顺势,符合规律,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农机化投资得到了农民、政府、企业三满意回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空前大发展。大势所趋,今后怎样种地,必定是用机械化、现代化生产方式来种地,使种地能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种地者有自豪感、荣誉感和使命感,更加奋发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化 农业生产 发展现代农业 农民增收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