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2012全国农业机械展览会述评(图)


这其中自然有农机领域仍处在高速成长阶段,必然希望多借助一些平台迅速做好市场扩张、推广工作所带来的内在驱动力。但不容否认的是,这其中也可以看到一些地方政府为推动当地工业化、城镇化而寻求新突破口的影子:在整个制造业、尤其是农机制造业重心迅速向中国转移的过程中,不少地方政府将农机当成了一个全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点,可以从近年来各地不断涌现的农机产业园、农机物流园等窥见一斑。

再进一步分析,让企业头痛的并不是展会多了,而是其中一些展会掺杂了过多行政力量的因素,让人欲罢而不能。这才是背后真正的原因。

此前,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中国农机化协会曾分别主办过各具特色的全国性展会,对于繁荣农机市场,推动新技术的应用也确实发挥了各自独特的作用。

2011年2月15日,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中国农机化协会共同决定:从2011年起,由三家协会联合举办全国范围的综合农机展览会,每年举办两次,春季展览会名称定为“全国农业机械展览会”,秋季展览会名称定为“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各协会不再独自举办、协办全国性农机展览会活动。

如果说,2011年的春季展和秋季展还是由农机行业展会“大佬”——中国农机流通协会担当主力、三家协会共同磨合而成的话,那么本届展会已经转由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主要牵头、三家协会齐心协力共创成功了。这一事实本身即标志着三家协会的合作、协调机制已经日益成熟、完善。这一模式的成功意义非凡,对于全国各地减少不必要的展会,减轻企业的额外负担将发挥积极引导作用。

展会的终极目的还是服务于行业发展。听取参展商这一发自内心的感想,继续完善内部运行机制,整合资源,为行业奉献更为精彩的交流沟通平台,这是对三家协会的最大希望了。

知识产权 亟待保护 

去年秋季会之后,即有记者提出:“全国会应在更高层面上有所作为”。应该说,本届展会在突出主题、推动行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展会的成功应该给予充分肯定。但在记者有限的参观后还是有些感想及建议想在此提出,以期引起行业的共同思考。

采访展会期间,记者遇到了我国拖拉机行业的老专家、中国农机院的陈永毅。他拉着记者,神情严肃地说道:“所有的拖拉机我都看了,从技术上讲,没有更多的创新的东西。”这番话,可以作为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来谈论。他希望记者有时间专门去采访他,他要好好讲讲对于中国拖拉机如何进行技术创新的认识和建议。“当然,也可能是有创新的技术没敢带到展会上来。”陈永毅讲道。这种说法也反映了目前农机展会的一种现状:对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不够。

记者近日在一个微博上看到这样一件事,是有关最近正在举行的北京车展的。一主持人问一车企老板:您的车去参展了?是的。见到您的车会不会让我想起几个国际知名品牌?那不会的。

这是一个笑话。但不是笑话的却是这样的一个事实:原本没什么影响力的星光,凭借2009年正式推向市场的一款星光至尊,短短三年之内就赶上和超过了国内许多大的农机生产企业,引起了整个行业的特别关注,不少企业都在分析和模仿,类似的产品在展会也可见到。

这个例子一方面说明,星光在产品创新方面确实有作为,为行业发展也作了贡献。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农机行业的一个老问题——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依然存在。尤其是展会这种本该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地方,却经常被当作抄袭别人的最好机会。

当前的中国农机市场已经远不只是中国本土企业的市场。但是真正对中国市场具有持续保障能力的,真正对整个行业安全具有战略意义的,却一定是本土企业。这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的问题,这是一个关乎行业发展的竞争战略、思路和能力问题。

重视行业科技创新,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和规范,这是中国农机行业当前必须学会的一种意识和能力。这一点无论从当前的市场竞争和长远发展来讲,都有着非比寻常的重要意义。

与我们行业对于知识产权问题的“苦恼又无为”的情况相比,记者日前在微博上的一次经历则别有含义:一名国家知识产权局机械发明审查部的工作人员,通过微博找到了记者,向记者了解农机行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需求现状。这件事让我感受颇深。别人都已经开始关心我们了,我们自己是否也应该有所行动呢?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拖拉机 联合收割机 农业机械 水稻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