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透视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发展论坛(上)


康毅夫

4月28日,由农业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和农业部水稻生产机械化专家组联合主办的“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发展论坛”在深圳市举行。论坛上,院士、专家们热情洋溢、旁征博引,为我国下一阶段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发展建言献策。

水稻种植需轻简化、多元化

与2010年11月在广东惠州举办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论坛”不同,这次举办的论坛,主要集中在水稻种植机械化这一环节展开讨论。近两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大力推进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并且形成燎原之势。但是机插秧毕竟不是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全部内容,水稻种植机械化之路该如何去走?这是与会者共同关注的重点。

论坛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中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汪懋华院士和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院士是农机界的顶级学者,而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院士和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国家水稻改良中心主任程式华研究员则是水稻农艺研究领域的主要代表,4位重量级演讲嘉宾的组合体现了农机与农艺结合的特征,4位学者能否在学术观点上达成共识,也将决定论坛能否取得农机农艺融合的成效。

水稻种植机械化是水稻生产轻简化的客观要求。专家指出,目前,我国经济正保持平稳持续发展的好势头,工业化、城镇化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短期内不会发生改变。而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出强劲的社会需求。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水稻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的任务也越来越重。随着越来越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为保证水稻生产不出现萎缩,发展机械化、实现轻简化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国家水稻改良中心主任程式华认为,伴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老龄化趋势不断加深,目前,我国水稻生产受劳动力制约现象依然严重。在农忙季节劳动力短缺问题尤为突出,进而引发劳动力价格上涨,提高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益,并容易延误作业时节,这种现象绝对不容忽视。

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说,2011年,我国水稻总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31%,居世界各国之首。虽然我国水稻机械化生产近年来发展迅速,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总体水平达到63%,但是种植机械化水平仅为23%,突破水稻种植机械化成为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性问题。他着重强调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研究多元化的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模式和思路。汪懋华院士回顾了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他说,“九五”期间,我国研制出了抛秧机,推广机械抛秧技术,使人工无序撒播逐步走向机械有序抛秧。与此同时,国家还从日本引进了摆秧机,并在黑龙江垦区进行了一定面积的推广。“十五”期间我国开始发展机插秧,随着插秧机保有量逐步增加,机插秧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进入新世纪以后,机械化育秧技术也逐步成熟,育插秧的结合使我国水稻机插秧面积达到了23%。目前,机直播技术也应引起关注,以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为代表,在这一领域也取得重大突破。

罗锡文院士认为,对于机直播模式,目前还存在不同看法,但可以肯定在我国一些地区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栽培方式。与传统人工撒直播相比,机直播克服了播撒不匀,不能有序成行、通透性差、采光差、易倒伏的缺点,有利于水稻增产;但与机插秧比又存在一定风险。因此,发展机直播要关注如何控制降低风险。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

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

专家们表示,发展人工抛秧、机械抛秧、机械摆秧、机插秧、水稻直播等多元化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模式,可以促进农机与农艺、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加快融合,协力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从稻田耕整机械化、水稻种植机械化、稻田管理机械化、水稻收获机械化、谷物干燥机械化等6个方面,全面阐述了他对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重要作用的观点。他举例说明,2010年,全国稻田耕整机械化水平为85%,我国水田耕整机械多样,已经基本形成了多功能、多机型、多机具的局面,耕整地机械产品类型和功能趋向多样化,无人驾驶旋耕机、激光平地机等智能化技术与机具正逐步应用于水田耕整机械。其中,华南农业大学在东方红X-804拖拉机上开发了基于RTK-GPS的智能导航系统,研制成功无人驾驶旋耕机,路径跟踪最大误差已经小于10CM,使我国在耕整地机械设计应用上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在旱田激光平地技术与机具上,中国农业大学研制成功的激光发射器云台集成JP3激光扫平仪,能够形成带坡度激光的平面也难能可贵。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粳稻 粳米 旋耕机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