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机械化生产尚未成熟 农机农艺仍需努力


东北农业大学研究员吕金庆是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岗位专家,他在讲座中介绍了目前马铃薯农机具技术、生产、推广和应用现状。他认为,国内外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水平差距很大。目前国际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水平达70%,而国内水平却不到30%。

目前,很多问题制约着马铃薯机械化生产。首先,一些马铃薯主产区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丘陵山区坡度大,地块松散,土薄贫瘠等因素给机械化生产带来一定阻碍,对马铃薯农机具种类和性能提出了一些要求。其次,在生产模式上,目前一些适宜机械化生产地区种植模式松散,小户经营居多,使得农机具无法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同时,目前马铃薯农艺栽培模式多、农艺发展较快,与农机结合不紧密。

同时,农机具本身亦有一些问题,表现在马铃薯作业机械配套性差,没有形成标准化、系列化和产业化生产。在机具种类上,小型机具数量相对较多,大中型机具数量较少;低端产品多,高新技术产品少;生产马铃薯机械专业企业少,一些小企业生产水平有待提高。

当前,国外已经由关注马铃薯播种、收获等生产环节转而关注更智能的马铃薯生产方式。国外一些研究机构和企业向集机电、液压技术一体化和大型化方向发展,提高自动化程度和生产率,以获得最佳效益。同时,在生产模式上向联合作业方向发展,实现多功能作业,以降低作业成本和设备投入费用。在农机具升级方面,国外目前更加注重产品质量,提高可靠性,提高不同品牌和型号产品的互换性,同时向自走方向发展,装有分级装置,以降低劳动强度。吕金庆研究员特别提出,国外农机农艺融合非常紧密,种植模式和技术相对稳定,农艺会结合农机生产具体情况研究出最适合机械化生产的种植模式。   

庞万福:南北特点千差万别 机械需助一臂之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庞万福是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栽培岗位专家,他具体介绍了南北地区马铃薯种植的不同特点,和南北不同地区的马铃薯生产对农机具的需求。

北方一季作区的部分地区非常适宜大型机械作业,马铃薯生产在耕整地环节对机械化作业提出了要求,马铃薯块茎生长需要疏松、深厚的土壤,因此马铃薯种植土壤通常要求深耕30厘米以上,才能获得高产。北方一季作区中,西北地区十分缺水,因此当地十分需要喷灌来保证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的水分供给。

与北方一季作区适宜大中型机械化作业的环境相比,南方种植区域,特别是西南山区对马铃薯生产机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四川盆地和云南部分地区土地平整外,西南混作区马铃薯种植区域80%为山地,土地坡度大,地块小,中型机械难以作业,急需研制可靠的小型单垄播种、中耕、起垄和收获机械。

而南方冬作区不仅需要马铃薯生产小型系列机具,对这些机具的质量也有一定的要求。以收获机为例,南方冬作区土地的土质较为湿黏,收获季节又多为雨季,因此一些收获机在黏土中作业效率低,马铃薯破损率较高。

自然条件的制约是我国马铃薯生产的一个“门槛”,而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农机农艺方面技术能力的有限也是目前马铃薯生产发展的“瓶颈”。在农艺方面,一些国家农艺标准十分统一。如美国种薯基本为80-100克,在种植之前,规定切种机只切3刀,切后的单块儿平均多于3个芽儿,有效保证了种植质量。在农机方面,目前我国马铃薯生产机具质量和可靠性仍有待提高。如播种环节,机播后仍有漏播和重播现象,这种现象在国外机具的作业效果却很少见。

尚书旗:制定马铃薯机械化种植规范

业内人士对于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尚书旗教授并不陌生。在此次会议,他带着青岛农业大学两项马铃薯生产模式的研究项目成果同与会专家和各地代表分享和交流,并提出一些建议。

“十一五”期间,青岛农业大学主持完成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机械化挖掘收获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在此基础上,青岛农业大学在“十二五”期间主持马铃薯领域相关技术与装备示范的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两个项目在研究中均涉及到了农艺技术和农机化技术的研究。因此,在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了3种马铃薯机械化种植农艺模式,垄作栽培模式、平作栽培与平作覆膜栽培模式和起垄铺膜双行栽培模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马铃薯 农机具 混作 施肥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