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机械化生产尚未成熟 农机农艺仍需努力


何苗

在日前举行的马铃薯生产技术农机农艺融合会上,来自马铃薯相关研究领域专家和农机行业专家为与会代表带来了精彩而丰富的专题讲座,既从宏观角度阐述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和发展方向,又将马铃薯机械化生产与其产业未来发展结合起来。

75%种在丘陵 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马铃薯是我国第5大粮食作物,其生产发展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黑龙江、内蒙古等北方平原地区是马铃薯主产区。但很多人并不了解这样的事实,马铃薯主产区分布全国,75%种植于丘陵山区和坡地,是西部很多地区的,也是农民增收的经济作物。

马铃薯生产领域研究专家将全国马铃薯种植地区分为四个部分,种植面积占总面积50%的北方一季作区、种植面积占8%的中原二季作区、种植面积占37%的西南混作区和种植面积占5%的南方秋冬作区。其中,除了北方一季作区的部分地区和整个中原二季作区可以用大型和中型马铃薯生产机具之外,其他马铃薯种植区域因自然条件和种植结构等原因需要中小型生产机械。

专家对当前我国马铃薯生产有这样的评价,“单产低,小规模分散种植,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由于马铃薯生产环节所需要的机械种类很多,在生产中还需要播种机具、中耕施肥机械、喷药机械、茎叶切碎机械、收获机械,需要提出的是,马铃薯作业对动力机械也有一定要求。与小麦、玉米播种环节相比,马铃薯田间作业需要拖拉机牵引动力大,禾谷类作物亩用种量仅几公斤,而马铃薯则需要150公斤以上。升降动力一般1.5-3.0吨,如果同时施用种肥需要的动力更大。

在生产环节所需机具较多的基础上,南北种植环境和模式差异大的因素对马铃薯生产机具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需要更多种类、更多体积不同的农机具。同时又要保证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目前,全国马铃薯机械化程度仍然偏低,程度不超过30%;与国际相比差距甚远。同时,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机械化程度差异较大。

金黎平:产业格局变化趋势明显 机械化发展迫在眉睫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金黎平是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她在座谈会上从产业发展的角度阐述了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水平的提高对整个产业的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马铃薯十大主产国之一,从1950开始总产量持续稳步提高。据统计,2010年,全国种植总面积8100多万亩,总产量在8800万吨左右,平均亩产1107.2公斤,四川、甘肃、内蒙古、云南、贵州、山东、黑龙江、重庆等8个省(区、市),总产量6189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0.7%;内蒙古、贵州、甘肃、四川、云南、重庆等6个省(区、市),种植总面积5065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65%。这些数据表明了一些目前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程度较低的地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对机械化生产需要更加迫切。

近几年,西南混作区和中原二季作区,如重庆、四川、湖南、山东和安徽等地农民在秋季种植马铃薯。秋作生产迅速发展,年产量约为285万吨。因此,西南混作区近5年来逐步形成了周年生产的态势,在春季和秋季都有百万吨产量。而在南方冬作区,如广东、广西和福建大部分地区,其上一年10月至次年4月之间的冬作季节,越来越多的农民利用冬闲田种植马铃薯,冬作产量大幅度提高,平均总产量为690万吨。

但是,这些快速发展的马铃薯主产区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程度非常低,如秋作地区和冬作地区农民还依然使用手扶动力机械和一些可靠性较差的生产机械。机械化生产效率低必将影响这些新近崛起的马铃薯生产地区单产、品质和收入。在农艺方面,目前我国马铃薯生产缺乏适用优质高产生产技术,规模小、管理粗放,种植者缺乏技术培训。同时,相关部门防控能力较差,病虫害时有发生,影响了马铃薯产量和质量。

针对目前马铃薯生产格局明显的变化趋势和目前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在“十二五期间”将会逐步完成15个马铃薯生产研究任务,其中,“一季作马铃薯抗旱增产增效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和“马铃薯机械化种植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将从马铃薯生产的相关机械发展方面作进一步研究。

吕金庆:国内外差距较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马铃薯 农机具 混作 施肥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