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代表委员热议乡村振兴


  当前,农业科研、推广单位在服务“三农”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科研、推广人员服务“三农”的意识却普遍薄弱,技术、知识更新慢,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研与推广生产相脱节。全国人大代表张艳建议,首先,构建现代科研推广体系,打造过硬科研推广服务队伍。构建现代农业科研推广体系,要将科技融合到大农业发展中,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这就需要现有科研、推广人员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和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三农”。其次,完善服务机制,精准为“三农”服务。科研、推广人员既要懂技术,也要了解国家政策,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协助政府在农业转型升级中做好参谋,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再次,多效并举,鼓励科研、推广人员服务“三农”。建立农业专家自愿者智库,农民可以从智库选择专家服务;农业科研机构建立院地合作、校企合作机制,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推广部门一对一或一对多采取承包方式对经营大户、合作社进行指导。此外,政府应制定激励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员积极性,使高新技术尽快尽可能多地应用于农业生产。

  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生力量,近年来各级农技人员文化素质、科技能力、管理水平、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团队推广、科技入户、体系配套等项目也有序推进,但农技推广队伍 “最后一公里”的建设难题依然需要解决。全国人大代表聂永平建议,基层“三农”工作队伍建设必须要走在先、走在前。

  首先,壮大基层农技工作队伍。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农技推广队伍;鼓励从本地专业农民、养殖大户等择优选拔一批全科农技员,让这支队伍成为政府农技推广的有力补充;地方政府要与农业大专院校做好对接,从优秀的毕业生中选拔一批热爱“三农”的大学生,补充到基层一线,壮大基层力量,造就一支拿得起锄头、放得下书本、经得起基层考验的农技推广工作队伍。

  其次,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通过上下联动,既充实和加强基层农技队伍建设,又解决了部分农技人员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探索实行基层农技人员动态管理、农技推广责任考核机制,逐步建立总体稳定、优胜劣汰,人尽其才的人员管理新机制。

  再次,加大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保障。保障好基层农技人员的工资待遇,让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定得下心,安得下身;增加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的经费预算,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证足额到位;建立国家、省、市级农业推广专项经费;建立农业科技项目申报机制,强化与农业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机制,引进消化新品种、新技术。

  □本报记者 姜颖越 熊鹤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数据 农业生产 化肥 总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