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开发水稻控释肥市场蓝海


□本报记者 朱永坤

领先技术+不懈努力=成功

作为茂施的创始人和技术发明人,从2006开始,钟成虎紧盯国际最新的控释肥技术发展潮流,瞄准当时刚刚面世的“无溶剂可降解聚氨酯控释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使茂施成为中国第一个发展无溶剂可降解聚氨酯技术的企业。

超前的眼光造就了超前的技术,经过持续11年的研发,茂施先后发展了9套无溶剂流水线,采取“小步快跑”的稳健技术发展策略,从一次投料200公斤发展到现在一次投料12吨,设备放大了60倍,持续投入的研发费用也达到了5000万元。

11年磨一剑,茂施站在了世界控释肥技术之巅:获15项国内专利,一项美国专利;全数字化控制的控释肥流水线日产量为400吨,年产能为12万吨,是世界最大的控释肥流水线之一;获农业部45%缓释肥料唯一登记,也是目前世界上登记氮含量最高的控释肥;包衣率最低能达到2.0%,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包衣,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也加快了在土壤中的降解时间……

领先的技术,加上不懈的努力,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茂施公司一定会在水稻控释肥生产和推广应用领域创造新的奇迹!

采访手记

总投资1.25亿元的茂施青阳年产50万吨水稻控释肥项目日前正式开工建设,并计划于2017年春夏之交投产。在整个行业遭遇寒冷的冬天,市场持续低迷,大多数化肥企业都在减产、停产、紧缩开支的情况下,茂施公司为什么还投巨资兴建水稻控释肥项目呢?对此,安徽茂施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成虎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充满自信地说:“水稻是控释肥潜在的最大市场,虽然目前化肥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我们依然对茂施青阳项目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水稻是控释肥最大的市场

钟成虎告诉记者,水稻是中国种植面积和人均消费量最大的粮食作物。水稻既是喜温喜水的作物,整个生育期基本都是高温高湿;同时也是喜氮作物,氮磷钾三种元素对氮吸收量最大,在分蘖和孕穗有两个需氮高峰。而氮是高度活泼的小分子,在高温高湿下极易造成淋洗、挥发和硝化反硝化等损失,因此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除施用底肥外,还要追施2~3次肥。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往城市转移,土地流转速度加快,这在水稻种植区尤其明显。在浙江、江苏南部、安徽南部和长江中下游区域,土地流转率达到了80%~90%。水稻是最不容易规模化种植的粮食作物,这是由于水田作业强度大、不易机械管理、土地不连片等因素造成的。因此,以家庭为单位的水稻合理种植规模是100~1000亩,比较能产生效益的规模是300~500亩。而以家庭为种植单位的水稻种粮大户,普遍存在着旺季时劳动力不足的现象。

中国的水稻底肥一般使用复合肥,分蘖期追施1~3次分蘖肥,后期追施1次穗肥。由于水田高温高湿、降雨量大,追施的氮肥极易流失,利用率仅为28%左右,严重地污染了环境。

钟成虎表示,为了保证施肥效果,减少施肥次数,节省劳动力,日本、韩国的水稻普遍施用控释肥,即含树脂尿素25%~35%的控释掺混肥料,控氮比例10~15个,一次性施肥,后期不再追肥。

日本是一个非常讲究稻米品质的国家,一般种植粳稻,亩产在700~800斤,只有中国50%~70%的产量。日本过去也和中国一样追求高产量,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开始追求高品质水稻,亩施肥量也由过去的50~60公斤逐步下降到现在的20~30公斤。日本使用控释掺混肥料的原因主要是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70%以上的水稻种植者超过65岁。日本的控释肥料通常是将速效氮、短释放期的氮和长释放期的氮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掺混,插秧时一次性施入稻田,后期无需追肥,同时可提高稻米的品质和口感,还可减少农药用量。日本用于水稻生产的树脂尿素在质量上全球领先,释放期精准,有直线型、“S”型和“SS”型(释放曲线起伏更大的S型)。价格也昂贵,便宜的每吨1100美元,贵的每吨1500美元。日本每年用于水稻种植的控释掺混肥料为25万吨左右,如果按照中国的施肥量,相当于50万吨/年,而日本水稻种植面积为2300万亩,仅有中国的1/15。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尿素 施肥 土地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