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中国葡萄发展亟需转型升级


□本报记者王玉东

近年来,中国葡萄产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葡萄产量世界第一、面积第二、葡萄酒产量第六位的葡萄产业大国。然而市场竞争力缺乏、种植水平低下等,已经成为制约中国葡萄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10月19日~20日,由全国葡萄健康栽培联盟筹委会主办的第二届葡萄健康栽培暨全程解决方案论坛在陕西杨凌召开。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葡萄产业亟需推广健康栽培种植理念,推进葡萄植保防控工作转型升级。

发展制约因素多

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会长晁无疾认为,中国葡萄产业的迅猛发展,要归功于不断深化的科技创新和国外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葡萄新品种的引进,改变了国内原有的葡萄品种结构组成;设施栽培,尤其是设施避雨和设施延迟栽培的研发成功,彻底改变了中国葡萄生产的原有布局,使原来根本不能生产葡萄的南方地区和西北寒冷荒漠地区成为新兴的葡萄生产地区。营养袋育苗、深沟浅埋种植法、根域限制栽培、覆盖防寒、绿色食品栽培、观光葡萄、贮藏保鲜等一系列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显著提高了中国葡萄生产的效益和水平。

晁无疾指出,目前国内葡萄的产销基本平衡,销售增速转缓。随着食品安全的不断深入,葡萄的质量安全也将越来越受重视,加上农村劳动力紧缺和生产成本急剧上升,葡萄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目前,国内葡萄的质量、市场竞争力、国际市场占有率等多项指标距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晁无疾认为,中国的葡萄产业发展亟需转变观念,从单纯追求面积、产量转向质量、安全和效益,全方位提高中国葡萄生产和流通销售水平。

提倡健康栽培理念

全国葡萄健康栽培联盟主任陈占伟认为,随着葡萄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生产中暴露出的问题也日趋严峻。过分追求产量导致的葡萄树负载过重、树体养分失调、抗病虫能力下降等,严重危害葡萄的健康生长,导致葡萄品质下降,栽培成本增加,土壤板结、酸化或碱化问题日趋严重。葡萄种植户必须转变发展思路,探索并实施葡萄健康栽培和健康植保的种植理念,系统降低投入成本,并通过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成分和新剂型,有效保证农户的人身健康及葡萄的食品安全。

葡萄健康栽培联盟植保中心副主任杨军平表示,葡萄生产亟需推进健康栽培的理念,即4个核心的健康标准:对植株本身健康、对环境健康、对生产者健康、对消费者健康。葡萄病虫害的防治一定要把预防放在首位,而且一旦发生病虫为害,就必须采用及时、认真的措施,对病虫害进行彻底的治疗和控制。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所李兴红研究员指出,国内葡萄生产过程对重要的病害识别及绿色防控技术都不到位,并且选择药剂种类不正确,用药次数过多,盲目打药和药剂随意混用现象频现。李兴红建议,当前葡萄生产过程中的病害绿色防控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在广西、浙江、上海和湖北等地已摸索出成熟的绿色防控技术方案。结合病虫害预测预报,配合高效的植保机械,实现葡萄的健康栽培不是问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葡萄 荒漠 育苗 农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