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中嘉化肥张培升:如何在逆境中保持活力



  8月底,正值东北稻花飘香、果实累累的季节,记者跟随石家庄中嘉化肥有限公司服务团队走进了辽宁丹东。采访期间,中嘉化肥产品在当地的口碑和企业的服务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家企业短短几年在东北市场的成长速度也令记者吃惊。该公司副总经理张培升向记者讲述了他本人对行业发展的认识,以及公司对发展机遇的把握,进而梳理出行业最新的发展脉络和企业保持活力的成功经验。

  迎来更好的外部环境

  辽宁是中嘉公司这几年成长较快的一个市场,也是公司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走访市场期间,张培升告诉记者,前三个季度,公司的产销量实现了大幅攀升,市场占有率在南方和北方市场均实现了新的突破。公司计划在未来1~2年内新产品产能突破50万吨,产品结构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以满足现代农业需求。

  张培升认为,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是迎来了一个更好的外部环境。近两年国家相继取消电价、运输等化肥优惠政策,是在用政策手段推动化肥行业市场化。表面上看,化肥企业的生产成本会有所增加,一些企业的生存会受到威胁,但实际上却是在加速肥料行业的洗牌,为有实力的企业营造一个更好的外部环境。9月1日恢复征收化肥增值税再次传递出这样的信息。

  张培升说,恢复征收化肥增值税对企业是有利的。首先,企业有纳税的义务。其次,这将加速过剩行业的优胜劣汰。很多企业现在纠结于增值税对价格的影响,但这一政策对今年的价格影响不大:一方面,前期增值税的影响已经在市场上消化了一部分,价格在政策正式出台前已经上调;另一方面,9月份以后国内外需求都将进入淡季,对大多数肥企来说涨价没有实际支撑。以复合肥为例,征收增值税后,复合肥每吨生产成本增加在60~70元,虽然9月份是小麦肥补货期,但秋季铺货已经提前,涨价与否意义并不大。

  事实上,国家推动化肥行业市场化的一系列政策最显著的效果将是行业洗牌。明年4月20日化肥生产用电价格将与工业电价统一,将加剧化肥生产的成本压力,对那些在原料、技术和规模上没有优势的企业来说,生存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可以预见,国家将在安全、环保措施方面加大监管力度,将给企业营造一个更健康的环境。

  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在新的市场秩序下企业如何站稳脚跟?答案就是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张培升表示,中嘉公司的产品就遵循了这一规律。产品上不走老路子,也不拼价格,主要精力放在开发新产品上。目前,在中嘉公司每年20多万吨的产销量中,有70%~80%是新型肥料。

  在丹东东港前阳镇走访期间,记者亲身感受了中嘉公司的稳定性长效缓释肥在当地农户心中的影响力。前阳镇是有名的水稻之乡,中嘉公司的产品进入当地市场已有好几个年头。这几年,在种植大户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广告语:嘉化嘉化,中华最佳;长效缓释,高产神话。说的就是中嘉公司的稳定性长效缓释肥。

  记者随同张培升一行在前阳镇石桥港村走访时,在种粮大户陈焕文的承包地看到,一望无际的稻田正值灌浆期,水稻长势正旺。据了解,前一段高温高湿天气多,稻瘟病让周围的农民很头疼,不过陈焕文家施用中嘉产品的稻田并没有受太大的影响。张培升告诉记者,稳定性长效缓释肥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肥效长、后劲足,这个特点让水稻生长中后期植株健壮,因此抗病能力也有所提高。从现在的情况看,今年的水稻长势好,而且稻穗长、粒多、粒鼓,再过40多天就收获了,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

  作为中嘉产品创新的又一力作,一种植入微生物的硫酸钾型复合肥即将问世。张培升告诉记者,这种产品的优势在于,在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氮磷钾养分利用率提高了30%。他在基层调研时发现,不合理用肥已到了相当夸张的程度,有的农民甚至在一个面积有限的大棚中施用三四袋化肥,这样做不仅不能增产,反而破坏了土壤微生物环境。因此,中嘉公司决定研发推广一种既能增产又能改善土壤环境的肥料。目前,这种产品在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上进行了广泛的试验示范,效果明显。

  新的生产线有望年底前投产。接下来,中嘉公司还将在高端有机肥料、氨基酸肥料等领域进行探索。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水稻 稻瘟病 大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