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育出“黄淮麦区第一麦”


  这是继豫麦32(百农62)推广到黄河南北、江淮大地,新培育的豫麦54(百农64)成为河南省第八次小麦更新换代首选品种,给农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后,农民群众自发给他的奖励,这也开创了河南省由社会出资重奖科技工作者先河。

  这是茹振钢踏踏实实搞科研、一心一意为生产,付出无数心血和汗水后凝成的结晶。他走了一村又一村,厚厚的笔记本上记录着不同地区小麦的生态环境,记下了各地区主要小麦品种的生物特点及生产水平。一年又一年,无论是小麦刚入土的秋冬季节,还是热浪滚滚的麦收之际,田野里总会出现他的身影,他对小麦如痴如醉,连农民都为之感叹:绣花也不过如此。

  本世纪初,河南提出了“小麦经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时任河南省省长,他的解释是,河南是粮食大省,小麦大省,小麦播种面积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在WTO背景下,河南小麦只有走优化品质、加工增值、增加综合效益的路子,才能化挑战为机遇。

  提高品质,培育高产、优质小麦,成为事关我国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茹振钢从农民的难题中率先破解。

  “农民朋友最有想象力,他们敢想、敢问、敢说,没有他们提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就没有我们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茹振钢说。不用给小麦打药治病多好,只浇一次水、施一次肥就能丰收多好,他把这些农民提出的问题当成了“宝贝”。

  这些“苛刻”的难题启发着、激励着茹振钢一步步探索。就这样,兼有抗寒、抗病、抗倒、高产、稳产等优势的小麦新品种“百农矮抗58”诞生了。

  2003年,在临颖县王孟乡化庄村一种,便表现优异,受到老百姓欢迎。

  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在5省14个试点生产试验时产量居参试品种第一位。

  200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投入500万元,启动实施这一小麦新品种产业化研究与开发重大科技专项。

  大自然好像有意考验这个新品种。

  从麦播到麦收,在主要小麦产区的河南、安徽等地先后出现了低温、特大干旱、干热风等极其不利于小麦生产的异常天气,“百农矮抗58”经受住了冬春之交历史罕见的旱、寒自然灾害和冬春大范围长时间干旱的严峻考验,万亩高产示范基地仍实现平均亩产619.8公斤到694.5公斤的好收成。

  从试种到重点推广,再到大面积播种,直至成为黄淮麦区第一品种。茹振钢实现了他的梦想:

  将材料力学应用到农作物育种,小麦茎秆下部钢性强,上部弹性足,承压能力和抗扭曲能力足以支持700公斤以上的亩产量,实际生产中,亩产量650公斤在8级大风中也安然无恙。

  苗期能耐零下16摄氏度极端低温,适种区域广;播种期弹性大,早晚播均能高产;高抗条锈、秆锈和白粉病,中抗纹枯病,是个理想的环保型小麦。同时,栽培简化,适于大面积机械收割……

  如此优异性状,已让“百农矮抗58”累计推广1.8亿多亩,增产小麦100多亿公斤。

  让老百姓享受到劳动的“美”

  师从茹振钢教授的张立琳,对导师印象最深的是他那朗朗的笑声,“茹教授笑声里的豪迈之气很有感染力,科研之苦从他口里讲出来,变成了劳动之美。”

  直到1985年初,茹振钢才有一辆自行车,而此前,出去进行生产、土壤、品种调查,近处“地蹦”,远处坐公共汽车。

  有一次,他给驻马店平舆县农业局长打过长途电话后,就从学校出来,乘坐新乡开往驻马店的公共汽车。想不到从驻马店换乘后,车还没到平舆就坏在了半路上。

  待车修好后,天色已暗了下来,车到县城时已是晚上9点多钟了,大家早下班回家了。经过农业局门卫的指点,他摸黑找到了局长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品种 农民群众 气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