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爱娥
6月27日,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贺远波在北京拜耳集团新址拜耳中心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见到记者说的第一句话是:“《农资导报》是我到中国后接受采访的第一家媒体。”到中国7个月,贺远波看到了中国的地大物博,通过“十二五”规划和“中央一号”文件了解了政府对农业的大力支持。“拜耳作物科学的新策略恰恰与政府所倡导的方向相符合:振兴作物保护核心业务、沿着从种子到货架的价值链重塑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通过增加研发投资更加关注创新,为农民朋友提供先进科学的解决方案,进而推动业务增长。”
服务应农民之需
贺远波来中国之前担任拜耳作物科学(越南)的国家经理。在被问及中国农业与越南农业的区别时,他说:“越南以种植水稻为主,经济作物品种较多,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与中国南方有相似之处。而中国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种植多样化更明显,因此在病虫害防治上更复杂。”
“我的同事跟我提到了中国的‘十二五’计划和‘中央一号’文件,这使我看到中国政府对农业的重视和支持,也使我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农民的特殊需求。”贺远波说,“我们准备将渠道进一步下沉,八个销售大区保证销售团队能够近距离倾听农民的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做解决方案。这也是拜耳作物科学全球倡导的‘以客户为中心’在中国的体现。”
近年来,通过淘汰老产品、加强对主要品牌的关注,拜耳在水稻、小麦等关键作物上引入12种新产品,进一步拓宽了服务范围。通过从越南引入的“更多水稻项目”,拜耳在水稻主产区建立起1000多个示范点,与农技推广部门合作,加强对农民的培训,通过整套解决方案改善作物健康,为实现产量提高10%、收入增加20%的目标。这都是拜耳扎根中国、服务中国的例子。“对于农民而言,保护作物收益就如同守护他们的梦想。”贺远波说,“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农民守护这份收获,守护他们的梦想。”
完善价值链实现多赢
近期,拜耳作物科学在食品链项目上动作颇大。从与麦德龙旗下的麦咨达签约,到进一步推广复制成熟的烟台苹果食品链项目;从携手全球最大的果蔬汁提供商海升集团,到把食品链项目从水果逐渐推广到蔬菜和其他作物,拜耳作物科学一直在努力探索更好的方式来服务于农业,并最终贡献于绿色安全的水果和蔬菜生产。
以蓬莱苹果项目为例,拜耳通过与合作伙伴携手,按季节为农民提供调配精准的植保产品,并及时给予施用技术培训,以保证苹果生产从源头上符合良好农业规范要求和残留标准。此外,合作伙伴在下游监督检测残留,并为果农找到销售渠道,最终将安全、绿色的水果送进超市,真正实现从种子到货架的一条龙服务。
在这条价值链中,农民的收益得到了保障,一级果产出率平均增长10%~20%,而用药次数平均减少2次。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的培训还为农民省水省工,这样的价值链是真正的多方受益。“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探索走出一条多赢的新路。”贺远波说,“农民的收成好、收益高,消费者享受到新鲜安全的果品,而拜耳和合作伙伴也在此过程中提升了自身形象,并开拓出更好的服务之路。这不正是和谐社会的目标所在吗?”
以持续发展为目标
拜耳与中国的联系可以追溯到130年前的1882年,其在中国建厂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本着“拜耳解决方案———应中国之需”的承诺,拜耳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在谈到未来发展时,贺远波说:“拜耳作物科学是一家以客户为导向的公司,致力于凭借卓越的创新优势,研发出环境友好、高效、低毒、安全的作物保护产品。通过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明确的利益,致力于为合作伙伴创造价值。”
今年3月,拜耳作物科学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签订《关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发展合作项目议定书》,双方将在水稻、玉米、马铃薯、大豆等作物上合作,进一步探索和实践适合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生产的技术模式;通过示范和推广现代农业创新技术,推进农业有害生物治理良好操作规范的发展,实现水稻、玉米、马铃薯、大豆等作物提质增产增效。双方拟建立以研发创新、模式探索、全程示范为主要功能的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农业创新技术中心友谊试验农场。类似的与地方植保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还有很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与业界各方共谋发展,为行业探索创新之路,这才是拜耳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8/2012-08-17/314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