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新型肥料的四个“切入点”


□本报记者王军

未来肥料研究的重点应当是如何提高效率与利用率,而不是继续大幅度提高施肥量。那么,中国新型肥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战略如何?中国的新型肥料应当如何科学发展?7月27~29日,中国植物营养学会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将在济南召开第四届全国新型肥料学术研讨会,针对有关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本届研讨会组委会主任、中国农科院区划所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树清。他提出,新型肥料有四个“切入点”值得业内关注。

《农资导报》:您认为本届论坛的亮点有哪些?

张树清:本届论坛有四个模块值得与会者关注,这四个模块实质上就是新型肥料发展的四个“切入点”。

———发展循环经济,进行工农业废弃物再生利用,生产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走资源节约化肥料发展之路。中国有机废弃物资源量大,年总量超过60亿吨(鲜),含有的氮磷钾养分量超过7000万吨,含有铜、锌、铁、锰等微量元素资源量超过300万吨。把大量的有机废弃物利用起来,才能达到产业循环的经济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的统一。如利用秸秆造纸副产品生产出以黄腐酸有机肥为代表的有机肥系列产品,对解决秸秆制浆污染重大难题、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发展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生物肥料,优化化肥养分并达到高效利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既可以起到有机肥的效果,同时也能保证作物产量,有机肥用的有机质还能很好地促进无机养分吸收。微生物肥料是一类与化肥、有机肥在概念和内涵上都不同的生物肥料,在“生防抗病”上其功能与效果是化学肥料所不具备或不可代替的。

———发展灌溉施肥与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动中国节水农业发展。灌溉施肥技术的优点是灌溉施肥的肥效快、养分利用率提高,实现了平衡施肥和集中施肥,减少了肥料挥发和流失,以及养分过剩造成的损失,具有施肥简便、供肥及时、作物易于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等优点。

———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程,更好体现良肥良法相结合,保障粮食安全高效,重点研讨适合中国大田作物的缓控释肥料和增值肥料。近几年,缓控释肥的推广很好地配合了测土配方工程的开展,会议将重点围绕适合中国大田作物需求的缓控释肥和增值肥料的研发、生产与推广进行研讨。

《农资导报》:您认为本届研讨会对行业发展有何意义?

张树清:本届会议将按照“节能减排、提高效率、环保友好”的肥料研发理念,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保护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为宗旨,着重围绕中国新型肥料技术创新、产品创制、施肥变革等方面展开学术研讨。相信会议必将推动中国新型肥料科学技术的创新和成果转化,引导环保型、生态型、资源节约型等新型肥料产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农资导报》:您认为新型肥料的发展今后重点需要在哪些方面突破?

张树清:首先,通过肥料养分释放模式改性来实现肥料增效。以肥料养分的缓释、控释作为改性增效的重点,研制缓控释肥料。其次,通过肥料养分复合(混)改性增效。目前发达国家复合(混)肥料中氮、磷、钾养分消费量占到总量的70%~80%,而中国只有30%。开展复合(混)肥料技术研究,促进肥料产业技术升级和增强国际竞争力,是当前推动中国肥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第三,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混)肥料复合化增效。通过有机物料与化学肥料的复合(混),来调节优化化学肥料养分的转化、释放和供应模式,从而达到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的目的。第四,发展生物肥料。在高浓度化学肥料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力扶持和推广微生物肥料,形成高浓度化学肥料、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与生物肥料并存的肥料产业链,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课题。第五,多功能肥料。根据农业生产的区域特点,研究开发改善土壤结构、改善作物品质、防治杂草、抗病虫害等系列功能性肥料,也是新型肥料研制与开发的重点领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施肥 化学肥料 生物肥料 化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