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郑红艳
第一次见到邓磊是去年的12月17日,邓磊作为优秀合作社的代表来参加《农资导报》举办的“土地集约化背景下的农资产业变革”论坛。短暂的相见与交谈,这位年轻人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记者相信了“办好一个合作社”的确可以“带动一个产业,兴一方经济,富一方农民”。
“75后”的奇思妙想
那天记者前去接他,一见面,记者首先诧异的是他竟如此年轻,印象中领导合作社种地的应该是那种“老农民”型的大叔,而眼前的他却是个“75后”。更让记者惊讶的是,他不像常人第一次相见那样互换名片,而是递给记者一张造型独特的牛皮硬纸———上面印着粗大拙趣的“黑土稻场”四个字,再细看上面还印着他们合作社的简介。硬纸保持着牛皮纸的本色,但文画摆布精致而考究。整个宣传页古朴而雅致,一下就让人记住了它。“这是我们合作社的名片。”他笑着说。第二天,邓磊作为嘉宾出席论坛。一进会场,一袭银灰中山装的他站在记者面前,在西装革履的代表中颇为特别。记者忍不住赞了他几句。“品牌需要奇思,大家记住了我,也就记住了‘黑土稻场’。”他得意地一笑。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记者再次领略了他的奇思妙想———那就是他的大米包装。这个包装不仅把通河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优质大米形象完美呈现,同时独创性地为大米赋予了浓重的黑土文化。“好的包装会说话,大家只要看到这款包装就知道这是纯正的优质东北大米。”邓磊说,“我成立合作社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树立通河大米的品牌形象,带领农民共同富裕。”
农资销售人的“创业历程”
2000年,邓磊大学毕业,在一家农资企业负责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工作,通过几年在市场上的摸爬滚打,他学习和积累了一定的管理营销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同时积累了一些与农业领域相关的社会资源。
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施行。邓磊当时意识到,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已制约了农业的发展进程,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势在必行。2008年,邓磊辞去发展不错的工作,回到家乡通河办起了“五谷信合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 邓磊说: “之所以回家乡,是因为我们通河拥有肥沃的黑土资源,人均水田面积全国居首,机械化耕作水平全国领先,自然生态环境极好,适宜发展高效安全农业。另外是出于对通河大米品牌的忧虑。与周边的方正大米和五常大米相比,通河大米虽好却‘埋没深闺无人知’。所以我决定回去,植根家乡这片沃土,开垦通河大米品牌的未来。‘五谷信合’取五谷丰登、诚信、合作、共赢之意。”
通过两年的发展,到2010年底,五谷信合已发展会员412户,合作耕地面积2000多公顷,通过科技培训、技术指导、种地大户带动小户、种地能手带动后进的方式,提高了成员的科技水平,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正是前文所述的,由于邓磊精于对大米质量的控制和品牌的策划,目前“黑土稻场”大米除在本省畅销外,还打入北京、山东、上海等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更重要的是,五谷信合已打通从种植到销售、从农民到消费者、从土地到餐桌的稻米产业链,从而增强了成员抵抗风险的能力,增加了农业产值。同时由于合作社对大米品牌的运作,通河水稻的优势资源正在变成市场的强大价值。
打通产业链的“效益地书”
对于这些效益,邓磊如数家珍:“通过成员统一采购,以及实施精良选种、高产套餐施肥方案、配套植保方案,按2010年价格计算,我们每公顷肥料降低采购成本416元,节省成本22.49%,每公顷种子降低成本30元左右,每公顷植保费用降低成本140元左右,种、肥、药三项相加每公顷降低生产成本586元。与此同时,我们通过统一农业科技培训、统一农事活动、统一田间指导及全程跟踪服务的实施,使成员避免了盲目用肥、用药、重复用药,降低了病、虫、草害的发生,极大程度上规避了成员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风险,这方面所降低的间接成本远高于所降低的直接成本。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8/2011-03-22/274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