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金正大:中国缓控释肥的实践者


    2008年8月26日,是山东金正大集团成立10周年纪念日。在金正大成长的10年间,有无数值得纪念和称道的业绩。而作为中国缓控释肥的实践者,他们最有理由向中国乃至世界宣布:金正大开创了缓控释肥料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新纪元,把被人们称为“贵族肥料”的这一只能仰观而不能广泛使用的控释肥料,推广应用到了中国广袤的田野和大田作物。
努力创新绿色产业的金正大
    从2002年开始,金正大就关注缓控释肥这一绿色、环保新型肥料,先后考察法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产品、技术和市场,最终在2004年引进缓控释肥生产技术。2005年,他们开始投资建设第一条缓控释肥生产线,并于2006年3月建成投产。目前,金正大已形成年产50万吨缓控释肥的能力,控释时间为3~18个月。
    与此同时,金正大联合山东农业大学进行缓控释肥的开发,并在膜材料和工艺上实现了实质性突破,研制出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国内大批量生产的包膜控释肥生产新工艺,创建了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硫和硫加树脂三套不同包膜材料和工艺的缓控释肥生产线,已获国家专利5项,已被受理的专利6项,正在申报的专利10余项。
    2006年10月,经山东省科技厅批准,由金正大和山东农业大学联合组建山东省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是国内第一家省级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6年12月,经山东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金正大缓控释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6年11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金正大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控释肥关键技术集成及产业化》课题的研究工作。
    2007年10月,金正大牵头起草的《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正式实施,填补了国内空白。
    经过不懈的努力,金正大建立起了完善的缓控释肥产业化发展体系,成为化肥行业产学研的典范,引领了行业发展的方向,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2007年12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等单位组成的“中国缓控释肥料行业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发展研究”课题调研组赴金正大,并对其缓控释肥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发展成果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调研组对金正大通过政策引导,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给予高度评价。
以科技兴农为己任的金正大
    作为一项好的技术或产品,如果不能在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得不到用户的认可,就显得毫无意义,为此,金正大一直致力于缓控释肥在中国大田作物上的推广应用。尽管金正大只是化肥生产企业,但他们秉承“诚信、创新、责任、共赢”的企业使命,以科技兴农为己任,非常重视科学施肥的技术推广工作,并组建了全国农化服务中心。现在,金正大有近百名农化服务人员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大力开展免费测土、农技培训、免费赠送施肥科技丛书及农化服务专刊等一系列活动,得到了各地农技部门、经销商以及农民朋友的广泛赞扬。
    从2004年起,金正大委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部门布了2000多个试验点,在近百种作物上进行了缓控释对比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2007年的试验推广力度最大,仅资金投入就超过1000万元,在山东农业大学设立了“金正大科研基金”,用以支持相关课题的研究,并启动了30个缓控释肥试验研究项目。在中国农业大学设立了“院士研究基金”,并围绕缓控释肥的施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缓控释肥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等开展研究工作。与中国农科院、山东农科院、浙江大学、黑龙江农科院、吉林农科院、湖北农科院等1[FS:PAGE]3个单位签署了试验研究任务书,在全国20余个省建立缓控释肥试验基地,对缓控释肥的研究和应用效果进行示范推广。
    对于中国缓控释肥料行业来说,2008年是一个示范推广年,也是赢得快速发展的一年。
    2月25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金正大为典型下发了《关于做好缓控释肥料示范推广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全面开展缓控释肥料的试验、示范、推广。
    4月16日,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又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金正大缓控释肥示范推广的通知》,要求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做好金正大缓控释肥示范推广工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产业化 施肥 化肥 大田作物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