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食品安全

新形势下如何保障粮食安全


 

  新形势下,中央提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未来我们必须要围绕着尽快构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体系,做好任务落实、长远规划等工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则将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作为首要工作加以部署。为什么在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年增和当前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低迷的背景下如此重视国家粮食安全?如何理解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怎样才能实施好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始终高度重视。改革前,我国长期受到粮食生产能力和进口能力不足制约,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应紧张困扰着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改革后,我国在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很快告别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普遍短缺状况。随着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和供给状况的改善,农产品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迈开了步伐。总体上说,我国一直高度重视粮食等农业生产,但不同形势下发展粮食等农业生产政策的实施力度有所不同。新形势下,中央提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助于更好地适应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和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我国总人口的不断增长,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家庭购买原粮数量、农村居民口粮消费总量都会不断增加,特别是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直接消费的口粮和间接消费的饲料粮数量迅速提高,再加上种子用粮、工业用粮和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等不可避免的损耗,粮食消费和消耗总量数量庞大。如此庞大的粮食消费消耗规模,必须尽早谋划,才能做到主动。

  第二,有助于避免在粮食连续多年丰收后出现粮食生产大滑坡。当前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较高。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已经突破6亿吨,粮食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粮食库存充裕,粮食供给宽松。同时,国际粮食市场对我国进口也十分有利。但是,过去经验表明,我国粮食生产明显滑坡往往都出现在粮食增产后各地放松粮食生产。新形势下,面对国际国内粮食供给形势,提出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安全,对于各地继续抓好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指导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有助于处理好工业化和城镇化与粮食安全关系。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期,经济建设不可避免地要占用耕地。节约土地,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是我国在基本国情下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

  第四,有助于协调好当期和未来粮食安全。在充分肯定新时期粮食十连增成效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为此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和农业生产资源利用的不可持续性。为了增产粮食,各地普遍过多地施用了化肥,还有一些地方开垦了山坡地。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水平上去了,粮食自给率却下来了,这些地方的粮食等农产品消费越来越依靠北粮南运。这种利用农业资源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不仅威胁到我们子孙后代的粮食安全,而且削弱了农业生态功能,加剧了环境恶化。为长久计议,建议这些地方也应该承担起粮食安全责任,加上适度进口等途径,缓解粮食主产区农业资源过度利用压力。

  二

  对于世界人口最多、幅员辽阔的中国来说,把饭碗端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上,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粮食的进口大国,对国际粮食市场影响十分明显。不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靠不住的,对我国不利,对世界也不利。

  传统的国家粮食安全观,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导致一些地方盲目地不计代价地追求粮食产量,这样带来不少后果,比如,农业资源不能很好地休养生息,等等。粮食安全不安全,不能仅仅看当年的粮食产量,更需要看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当今世界,尽管科技很发达,但是人类生产粮食仍然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格局。我们既要藏粮于库,也要藏粮于田。确保国内粮食生产能力,不因粮食形势好和进口规模扩大而受到冲击,这是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一个重要任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农业生产 农业资源 耕地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