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一直都是困扰着食品监管者和普通消费者,但不断爆出的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也让现行监管制度、体系等饱受诟病。昨日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中对电商售卖食品抬高门槛 、保健食品拟引入“备案制”、食品安全频发地“一把手”将被从严问责和向食品添加有毒物质罚金提至30倍等进行了明确。其中将从严问责事故频发地“一把手”成为一个新的亮点。
在完善制度漏洞后,再加一条从严问责“一把手”,真能把住食品安全关?笔者认为,从严问责“一把手”,虽然可以增强食品属地管理者的责任感。能使地方“一把手”对本地食品安全有更高的关注度。但要从根本上把住食品安全关,显然这样还不够。为什么?食品爆发安全质量有可能不是一个地方监管出了问题,可能是制度有漏洞、监管不给力等多种原因造成。食品从生产到消费者手里,要经过多道工序和流程。不能一出问题就打在属地者头上。否则极有可能造成错案。其实,食品频繁的出现质量安全事件,说明食品安全肯定不好管,也不容易管住。
要真正管住食品安全,无论是专家、监管部门还是普通消费者,都在穷其智慧。专家通过修订法律,从制度的完善方面着手;监管者从加大检查频率、增强监管力度跟进;普通消费者通过监督和检举等方式协助,虽然较之前有了明显进步,但目前效果还是不明显,这种多渠道、多主体、多源头的管理方式还是出现了龙多不治水的现状,让食品安全质量防不胜防。
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问题的麻木不仁或对监管的放任。给“一把手”戴上紧箍咒,是好事。这顶紧箍咒要发挥出作用,还真要不断的念。否则,食品安全在“一把手”哪里仍然不会得到重视和落实。相关部门还要进一步理顺机制,完善制度,加大违法者的处置力度,只有多管齐下,多措并举,食品安全才会最终真的变得安安全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6/2014-06-25/93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