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食品安全

以组织化保障粮食安全


  他山之玉

  近10年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得到快速发展的10年。据统计,中国目前农业产业化组织达28万多个,有1.1亿农户参与,直接吸纳农民就业5000多万人。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年户均增收额由2000年的900多元快速增长到2011年的2400多元。而农业合作社无疑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的主要模式之一。根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供的数字,供销合作社通过各种方式领办的专业合作社超过10万家,入社农户1500多万户,分别约占全社会的18%和35%,其中实际出资入股的有6.8万家,入社农户1004万户。而和国外的农业合作社对生产的介入程度相比,我国农业合作社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谭智心介绍,农业合作社在世界范围内非常普遍,目前,合作社在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中已经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在日本,几乎全部农业生产者都加入了以供销为主的各类农业合作社,美国和法国农业劳动者的参与率也在80%以上,而德国则占到70%以上,美国30%以上的农产品、法国70%左右的谷物和猪肉、荷兰90%的牛奶、丹麦90%左右的猪肉和牛奶都是通过合作社销售的。瑞士、新加坡等国的消费合作社都已发展成为遍布全国的合作社连锁超级市场。

  谭智心说,发达国家的粮食合作社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并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上起到关键性作用,一是由于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合作社的法制建设。要保障粮食合作社的健康运行,立法必须先行。各国政府先后通过立法及一系列修正案,保证合作社合法地位和权益的实现。二是粮食合作社虽然有着独特的经济、社会价值,但其客观上存在着投资积极性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因而发达国家都无一例外地采取税收、财政、信贷、保险等经济政策支持其发展。三是发达国家粮食合作社之所以成为粮食流通的重要力量,与农业利益集团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就中国而言,由于农业利益集团的缺席,加强政府对粮食合作社的支持就显得尤为必要。中国也有必要采取政府推动、引导和帮助的方式,鼓励其发展。”

  10月13日,收割机在黑龙江省八五六农场的稻田里作业。进入10月以来,我国“粮仓”黑龙江省遭遇多年未遇的极端天气,部分地区秋收进度偏慢。目前各粮食产区的相关部门正组织农民和种植户抢收、抢晒粮食,通过增加收割机跨区作业引入力度等方式,全力加快秋收进度,确保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土地 小麦 农业生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