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食品安全

以组织化保障粮食安全


  其次,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力生产率,提升了现代农业整体水平。谭智心说,全国95%以上的专业合作社都提供技术推广服务。在安徽省颍上县五十铺,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种植总面积达11300亩,2010年五十铺乡与山西屯玉种业、四川稼兴种业签订了12000亩的良种繁育订单,依托合作社充分发挥统一服务的功能,不仅使小麦产量提高了10%左右,价格也提高了15%以上,平均亩产增收200元左右。

  合作社另外一个“关键”好处,是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户分享加工流通领域的增值收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在调研中,他们了解到,河南省安阳县科丰粮食种植合作社,主要经营小麦和玉米。几年来,合作社成员发展到700多户,2011年小麦收入900多万元,社员比未入社农民每亩增收200元。

  种粮积极性最重要

  据农情调度和有关专家分析,今年秋粮面积增加,长势均衡,穗数、粒重等产量要素看好,如果南方晚稻地区近期不发生严重寒露风,秋粮将继续增产,全年粮食有望实现“九连增”。分析之前的“八连增”,8年累计增产2810亿斤,年均增产350亿斤,单产提高55.6公斤,年均提高7公斤,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幅最大的时期之一。特别是,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四个首次”:首次迈上11000亿斤的新台阶,首次连续5年稳定在10000亿斤以上,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实现连续8年增产,粮食人均占有量首次达到850斤的新水平。这些喜人成绩背后,保护好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成为一个最关键的因素。

  陈洁说,十六大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了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框架,针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增加,在一系列明确重粮导向、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物质要素条件、确保粮食价格稳定提高政策的激励下,农民种粮积极性焕发,粮食生产快速发展,农业连年增产,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业进入一个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强有力的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是确保我国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足的重要原因,对维持粮食连年增产的局面至关重要。

  因为能直接带动农民走向富裕道路,成功的合作社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但陈洁、谭智心分析说,当前我国粮食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实力弱、带动能力不强的情况比较普遍。一是合作社的规范运行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合作社民主管理机制还不健全,往往是大户或发起人说了算,一些合作社有名无实、有组织没活动,基本处于“冬眠”状态;二是专业合作社普遍缺乏人才,特别是合作社理事长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市场意识也不强;三是扶持力度不够,国家涉农项目由合作社承担的很少,建设用地指标缺乏;四是登记不实,部分地区农垦职工创办合作社、合作社组成联合社或开展信用合作业务难以在工商部门登记。所以,未来粮食合作社的发展要坚持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并重,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完善扶持政策,强化指导服务,不断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管理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粮食合作社在发展中,除了依靠内生力量不断强肌健体外,还需要政府在引导农户规范流转土地、规范合作社登记注册、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引进专业人才、推广新技术新品种、鼓励扶持粮食合作社拓展业务范围等方面,为合作社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对于广大合作社社员而言,只有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才能激发他们的合作热情,坚定种粮信心,从而推动合作社不断发展。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合作社的事业才能风生水起,才能更好发挥粮食安全生力军的作用。”

  张自立则提出了一个问题:“随着物价的上涨,原先针对一家一户的种粮补贴与农民外出务工收入相比,对家庭总收入的影响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补贴效应能否持续?”张自立认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种粮补贴应该改变过去撒胡椒面的做法,向粮食合作社或种粮大户等倾斜。同时,他希望借助合作社的组织形式,推动农村土地流转。“这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合作社会推动土地流转,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质量;而另一方面,土地流转后,也更需要合作社组织来支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土地 小麦 农业生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