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农药
伴随着各地农资展会轮番上阵,2012年农资市场已接近尾声。
连续四年小年,国外企业专利产品大举进入,农资打假愈发严厉,使得今年农资市场竞争比往年更加激烈,企业生存变得更为艰难。同时随着土地流转进程加快、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快速发展以及政府采购农药的规模扩大,中国农药市场正发生着深刻变革。
梳理农资界发生的林林总总,六大关键词勾勒出2012年农资界大事件。它们是:农残超标、农资打假、草甘膦退市、药企跨界、厂商决裂、经销商跑路。
□南方农村报记者 钱普贵
农残:问题接连爆发
4月,某国际环保组织通过检测中国茶叶品牌及全球最大品牌“立顿”在华的产品,将茶叶农药残留问题曝光,让公众神经紧绷。一时间,茶叶价格、销量跌了一半。事后,官方多次澄清,我国茶叶有农药残留不等于超标,尚属安全范畴。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6月,在烟台红富士苹果主产区的栖霞和招远,当地果农大量使用加药果袋被曝光。8月,张裕葡萄酒农药残留事件又给农产品安全添加沉重的一笔。
点评:从“海南毒豇豆”到今年的“茶叶残留”和“葡萄酒农残”事件。尽管农业部表示,如果农产业不使用农药,中国肯定会出现饥荒。但在不少公众眼里,农药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可见,推广安全高效的农药,并指导农民合理使用,任重而道远。
打假:窟窿越捅越大
今年开春以来,全国各地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2月开始,广东三打两建活动屡获“战绩”:3月广州捣毁一制假农药窝点,查扣假农药21吨;4月清远查出800多吨销售假过磷酸钙化肥案;6月湛江遂溪查出销售假化肥农药案件。短短四个月,广东省累计捣毁假农药、假化肥等农资制假售假窝点几十个。
与此同时,4月底,郑州警方捣毁7个假农药窝点,查扣假药价值4亿元;5月,四川破获一起假农药案件,查获假劣农药5000余件;8月份海南公安厅破获一起堪称海南史上最大的假肥案,现场查获假化肥1000多吨,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湖南、广西、山东等地也查获多起假农资案件。
点评:相比往年,今年查处假劣农资辐射范围广,大案要案数量多;涉及金额较大的,公安部门介入增多。业内人士表示,农资打假,确实对清理市场有很大作用,但市场乱象依然还存在,农资打假还须持之以恒。
退市:上位并不容易
2012年,占整个除草剂市场20%左右份额的10%草甘膦如期退市,无疑给农资市场腾出巨大市场空间,各企业和经销商为抢占市场先机,施展各种招数。新安化工、安徽华星等草甘膦大企业,重点推广30%以上含量的草甘膦产品;重庆树荣化工有限公司和广西化工研究院等企业生产15%二甲·草甘膦和10.8%滴酸·草甘膦,利用其产品价格优势,在广东、广西等地全面铺货;浙江永农、威远生化、升华拜克等草铵膦生产企业,经过近两年推广已获不俗成绩。
就在大家忙于争抢蛋糕时,今年开春,农达零售价从10元降到8元,降价幅度高达20%。一石激起千层浪,“农达”降价使本来就如履薄冰的国内草甘膦市场更加动荡。
点评:10%草甘膦退市,本已腾出巨大的市场空间。然而面对农达降价,国内草甘膦原药市场价格不降反升,这种形势使制剂企业既要面临国外产品的竞争,又要面临人工成本提高及环保压力,使本来利润就很低的草甘膦制剂企业雪上加霜,不少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很大挤压。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经过大洗牌后,肯定会迅速崛起,并将拥有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那些缺技术少资金且产品老化的农药企业将面临被淘汰的局面。
跨界:左抱种子右拥肥
“跨界”在农资愈发流行,农药企业开始“卖开”了种子和肥料。5月,新安化工出资6200万元获得山东鑫丰种业有限公司51%的股权。如此横向并购,在国际农资界并不陌生,全球前三大种子公司孟山都、杜邦、先正达也是国际农化企业巨头。这类企业可将种子和农药捆绑销售,并通过农化产品提供技术服务,从而增加用户忠诚度。
与此同时,受新型肥料领域高达400亿元、5年后预计为1000亿元市场吸引,国内农资企业更多选择进军新型肥料市场。如诺普信、海利尔、科赛基农等多家农药企业涉足水溶肥市场。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5/2012-11-28/205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