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国内外形势严峻 发改委拟调整粮食政策


  按照最低收购价计算成本利润率,水稻平均的成本利润率是30%-40%,小麦是20%。玉米按照临时收储价格计算,成本利润率大概只有10%。而油菜籽的成本利润率则更是只有1.7%。

  面对如此形势,各方不无担忧。“若国内因农民丧失种粮意愿导致粮价涨得过高,将使国内面临更大的进口压力。而一旦玉米等主粮品种进口持续增加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粮食市场调控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国研中心研究员程国强指出。

  粮食调控“双刃剑”

  面对2013年国际粮价可能大幅下滑、进口有望激增的情况,有人建议,应“以高补贴应对高成本,化解高风险,突破瓶颈制约”。

  但业内人士认为,其可实施性非常有限。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做出的承诺,中国对于农业的补贴,不得超过其当年农业生产总值的8.5%。在此范围内,为进行农业政策补贴的微量允许空间,如是则形成了农业补贴的“天花板”。

  国研中心《中国粮食调控》一书计算,中国2010年农业总产值为62897亿元,其补贴微量允许空间为5346亿元。测算表明,目前中国粮油产品的价格支持,除稻谷、小麦还有一定空间外,其他已经逼近世贸组织允许进行补贴的上限。

  即使是稻谷、小麦这两个品种中,微量允许空间也分别仅有323.89亿元和141.40亿元。一旦启动干预性收购,就有可能突破微量允许水平。

  这意味着,今后中国基本没有通过大幅度提高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价来提升国内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可能。寻求其他辅助手段,势成燃眉。

  广义的中国粮食调控手段,主要包括价格支持、直接补贴、粮食储备、政策性粮食销售、粮食加工产业政策、粮食进出口调节、粮食市场行政干预等。

  这套体系逐渐建立的起点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其加速发展则受益于2004年起中国开始实行的粮食市场化改革。自此之后,中国逐步开始对种粮农民给予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补贴,并开始对主要粮食产品稻谷和小麦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2008年以来,中国又开始对主产区玉米、大豆、油菜籽实行临时收储措施。以此为标志,中国以补贴和价格支持为基础的粮食调控制度得以基本建立。

  财政部财科所一份报告指出,中国粮食调控制度有几个特点,一是价格支持政策成为补贴支持农业的基础性措施;二是政策性补贴由流通环节转向生产环节,对农民直接补贴逐步成为支持农业的重要方式;三是农业补贴总额和支持水平大幅度提高;四是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

  但结合实践经验来看,这套体系仍存在一系列亟须调整的地方。

  首先,由于中国的农业补贴分散到每个农民身上的数量有限,已经出现了“中央当投入、农民当收入、地方当负担”现象。

  以2011年三项粮食直补为例,其总额已占到了每亩耕地净利润的30%,在农民收入中,补贴收入已占到了总收入的8%。

  其中矛盾在于:中央对农业的补贴本意是希望农民将其投入生产,改进生产设施,但后者则将这笔钱彻底当作其收入来源,他们依然沿用过去的生产方式,并不用补贴购买农资和进行生产投入,粮食等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因此并未得到降低。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指出,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良种补贴与良种脱钩,种粮补贴与粮食生产脱钩”。

  因为补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平均,粮食主产区并未因多产粮食而获得更多的额外补贴,故其积极性受到了相当大程度的影响。“我希望种粮食能够有尊严,但现在往往因为不出政绩,让人感觉不到这种尊严。”在最近一次农业会议上,东北一位主管粮食生产的副省长表示。

  近两三年来,伴随着粮食宏观调控机制的不断强化,粮食市场政策化还出现了明显的负面溢出效应。

  所谓粮食市场政策化,是指2004年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以来,政府通过实施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政策性收储粮食拍卖等市场干预政策,掌握了市场上的大部分粮源,粮食市场供应主要依赖政府拍卖政策性粮食库存,形成了政府调控政策主导粮食市场基本走向的格局。

  自2008年起,政府连续多年提高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如此则向市场发出了强烈的托底信号,市场亦因此逐步形成了粮价只涨不跌的预期。产区农民惜售心理也因此日益增强,售粮节奏出现明显变化。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小麦 玉米 大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