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农业部提出水稻生产总体目标 稳定面积4.4亿亩以上


  美国《纽约时报》2010年4月20日文章:中国决定世界粮食价格?

  原编者按:Patrick Westhoff是美国食品及农业政策研究协会主管,同时也是密苏里大学副教授。他对近两年来各种事件的最新研究都收录于新书《食品经济学:饮食和燃料是如何影响粮食价格》。Patrick Westhoff解释了引发粮食增长的因素,以及未来可能的增长。他特地为其中一个推高价格的潜在因素——中国,写了一篇读者来信。

  1995年,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出版了自己的著作《谁来养活中国》(WhoWill Feed China? Wake-Up Callfora Small Planet),把目光聚焦在中国对世界粮食市场的作用上。当粮价、油价和其他主要商品在07-08年飞涨之时,很多人把矛头对准了中国,认为中国惊人的需求是元凶。还有人担心今日物价的不景气只是一个缓冲期,不久之后,中国人的胃口会越来越大,把物价推到更高的位置。

  以粮食为例,人们争论的事情其实相当简单:

  1.中国消费者的钱袋鼓了,他们就吃更多的肉,

  2.为了供应多出来的猪肉、牛肉和鸡肉,养殖场就要耗费更多的玉米、大豆和其他饲料。

  3.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总量大,这些多出来的食物供应会给世界粮食体系带来巨大的负担。

  4.结果就是全球消费者为了吃饭,多掏了一些钱。。

  这个故事倒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中国和其他国家持续增长的需求,可能会让世界粮食供不应求。这个论调很容易找到丰富广泛的材料支持,下面是一份美国农业部的数据:

  中国肉类总消耗量已经超过美国许多。美国人均肉类消费仍然远高于中国,但是中国人口总数高出美国四倍。

  中国1998年-2009年猪肉消费增长这一块的数量,是美国2009年猪肉消费量的数倍。牛肉、禽类和乳制品的消费也在异于正常速度在猛涨。

  中国养殖的家猪数量占了全球总量的50%还多。

  中国已是世界小麦、大米、大豆第一大消费国,玉米消费仅次于美国。

  不过,我们还听到了另一个关于中国粮食的故事。中国可能是许多农作物最大的消费国,但它本身也是一个产粮大国。粮食自足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如今各种交易数据显示,中国在很多农作物上的自产自足上取得了成功。最近的美国农业部数据表明,中国有望在小麦、玉米、大米和猪肉实现基本的自产自足。进口粮食只占国内消费不到1%,但粮食出口也占不到总产量的1%。

  如果一个国家不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交易,那就不会对全球市场造成太大的直接影响。所以按理说,中国没有用进出口来平衡国内粮食市场,中国粮食消费量的大起大落应该不会对全球其他国家消费者造成什么影响,

  不过这里面有三个问题:第一,中国不是每个商品都能自足。中国大豆基本能自给,但中国现在却是世界进口大豆最多的国家,进口的大豆都被加工成家畜饲料,以及食用大豆油。中国对大豆的需求意味着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主产区必须专注于提高自己的产量,从而拉高了主要农作物的价格。

  第二,中国曾经是世界粮食市场上的重量级选手,未来它也将重登这个地位。比如玉米这一作物,中国一段时间内是世界第二大玉米出口国,现在也时不时的当一盘进口国。有许多传言认为中国潜在的进口能力将把玉米价格推向新高,专家们分析也指出:中国自身产量很难满足国内日渐增长的需求,很可能会转变为一个主要进口大国。

  第三,当中国努力稳定某些农作物的自产自足时,可能会连带影响到其他相关市场。农作物种植的增加,会带动全球化肥市场的销量,同时被牵连的还有全球其他地区的农作物化肥消费。同样的,中国农民开始越来越多的使用农业机械时,也会影响钢铁和石油,及其所有的衍生商品。

  说了这么多,中国只是世界粮食价格波动的一个因素而已,小到农作物种植,大到天气变化,这一切都和你吃到嘴里食物的价格密不可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大豆 玉米 猪肉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