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温家宝三次到访河北偏桥村 村里开发总理农家菜


      总理到过的村庄

  和总理的“三面之缘”被曝光后,有上访无门的外地人找到偏桥,出高价请苏洪喜给总理写信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张欣 | 河北承德报道

  虎年新年刚过,偏桥村突然热闹了起来。

  藏在河北省滦平县巴克什营镇101国道旁山坳里的这个小村落,平时静得只能听见车辆卷着寒风疾驰而过的声音,3月22日这天却被挥舞着铲斗的挖掘机和1000多拿着铁锹的人挤得满满当当。村民说,偏桥村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阵仗。

  一场再造偏桥村的行动正在进行。这支声势浩大的队伍由滦平县、巴克什营镇两级机关工作人员和偏桥村部分村民组成。在滦平县偏桥村造林绿化和水利综合治理工程启动仪式上,专程赶来的河北省林业局局长武国堂难掩激动,号召要“抓住改天换地的、最大的、难得的机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平衡的新滦平。

  仪式过后,人群拿着铁锹,到偏桥村背倚的山上义务植树。村口两棵树间拉着红色条幅:“牢记总理嘱托,建设崭新偏桥”。

  2010年1月30日,临近春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第三次到访偏桥村。“第一,把村容村貌搞好,让家家户户更干净些;第二,把土地规划好,利用好;第三,多种树。这样,适当时候就可以发展旅游了。”这是总理留给偏桥村的三条建议。

  这段时间,巴克什营镇上的客运小面的生意明显火了,“去偏桥”成了司机们听得最多的一句话。说这话的有扛着长枪短炮从各地蜂拥而至的记者,更多的是以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偏桥村村建设领导小组”的镇政府干部们。春节一过,“积极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视察调研重要指示精神,全力做好偏桥村村建设”工作就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选村标准:遭灾严重、民风好、不要太大

  准确地说,悬挂红色条幅的这个小村庄叫做南沟门,是偏桥村七个自然村中的一个。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南沟门的黄瓜大棚顶上,村民缓缓放下草帘。一个调皮的小孩子也学那草帘顺着光滑的塑料膜像滑滑梯一样从棚顶滑落。

  这里的民房依山而建,错落杂乱,没什么规划。房子新旧不齐,青砖房是上世纪70年代修的,红砖房是八九十年代建的,也有少数贴着白瓷砖、水泥墙平整的新庭院。多数老房子都有石头砌的半米高左右的围墙。据说现在年轻人已经不会砌这样的石头墙。

  水井随处可见,一般两三户人家共用一口。塑料水管从水井伸出,翻过某家的院墙延伸到邻家院里。

  村里开始飘起炊烟。这里的村民仍有不少烧柴做饭,院子里外、空闲的土地上随处堆着柴禾。有的人家前年冬天砍的柴禾还没烧完,兀自在那里风干着。

  南沟门、偏桥村、西湾、康家沟、柳家沟等七个自然村构成了偏桥村。村子区域面积17220亩,其中有林地面积5359亩,土地面积585亩,而且大多数都不是水浇地,人均只有四分半薄地。

  偏桥村共有349户人家,1204口人。这是一个以农业和外出务工为主的村,其中种植收入不到20%,工资收入约占80%。村民有的选择到北京打工,有的就在滦平附近的矿山干活。在整个滦平县这个村属于中等偏下水平,人均年收入2800元左右。

  这个普通的山村,因为温家宝2000年到2010年10年间的三次访问,被媒体不断聚焦。

  1999年滦平县遭遇旱灾颗粒无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于2000年11月16日前来慰问。“那次去的是柳家沟,”巴克什营镇人大主席叶士德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当时是镇政府安排的,“遭灾严重、民风好、不要太大”是选择标准。

  温家宝在柳家沟待了不到40分钟,看望了受灾群众,还到地里瞅了瞅小白菜和玉米棒子。

  变化有但是不大

  2005年国庆节,温家宝再访滦平,点名还去柳家沟。“但当时总理乘坐的大巴过不了柳家沟村口的桥洞,”随行的叶士德回忆,总理说,那就去看看“那个村”吧---总理所指的就是南沟门。

  当时,牵着两头羊的苏洪喜正和乡亲们说着“大道戒严了”,就看到有人扛着摄像机,一群人进了村。曾经在2000年作为偏桥村村支书接待过温家宝的苏洪喜“就这么迎上去和总理拉上手了”,并惊喜地发现温总理还记得他姓苏,当过书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黄瓜 耕地 大棚 蔬菜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