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发改委专家: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


  这些因素都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经过调整,不会发生重大的逆转,中国经济增长仍将持续。

  记者:有人说,是外需倒逼中国增加内需。对此,你有何看法?

  陈东琪: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全对。其实中国经济经过上一轮周期七年的高速发展,自身也有了调整的需求。出口成本增加,对资源消耗大,对环境影响大,低价值的出口不可持续,再加上“十一五”减排目标的限定,从2007年三季度开始,珠三角、长三角的增长就乏力了,就要开始调整了。就算没有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也会调整,这次调整有外部因素,但更多的是内因。

  记者:如此说来,结构调整并不会像有的人想的那样会影响经济增长,反倒还会创造出新的需求和增长?

  陈东琪:是的。中国经济正在发生重大转型,现在虽然不像十年后那样看得清楚,但可以看到许多变化:

  产业结构变化带来新的增长。工业向新兴战略产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医药、装备,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经济,减排40-45%的宏伟目标,都会产生新的增长需求,形成新的产业链。比如,风能产业所带来的设备和发电机组;清洁能源中,煤变气、煤变油;循环经济的“三废”利用;汽车业中新动力能源的普及等,都会形成新的产业和增长。

  产品结构的变化。汽车种类很多,新出现节能减排、个性化、低碳化;纺织品结构也向高精尖推进,出现很多品牌。产品结构变化,意味着资本结构、劳动力结构等多种结构的变化,创造出新的需求和增长,有利于可持续增长。

  制度改革带动中小企业、科技企业的发展。新近推出的创业板,是一个重要信号,它标志着中国要从制造型经济向创造型经济的转变,原来的世界工厂只是外延型数量型的发展,有了创造和创新,中国制造和中国的生产力将有新的提高。
 


       通胀预期,关键是做好提前管理

  记者: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是必然要付出代价的,比如通胀的代价,你怎样看这个问题?

  陈东琪:任何国家在跨越时期加速增长时,都有通货膨胀的高预期,这在英国、美国、日本、亚洲四小龙的发展中都得到了印证。再看,虽然目前中国还没有到减排的拐点,但中国立足长远,顾全大局,在希望发达国家承担更高的减排目标时,提出了我们的减排目标,这必然要我们付出高成本。原来出口中,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排放成本是重要的竞争优势。以后,这些成本都会增加。因此,通胀的代价也是必然的。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找到控制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的点。这次通胀预期时间早、预期强,是有原因的。因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全世界央行系统采用了历史上最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样多的货币投放下去,必然会表现在价格上。

  记者:通胀迟早都会到来,那应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

  陈东琪:对于通货膨胀要分阶段看。货币投放后,不会立即表现为通胀,而是分为复苏、扩张、繁荣、衰退四个阶段表现。我们刚刚经历了衰退,现在进入复苏阶段。一般来讲,第一个阶段通胀不会明显,货币刚投放下去,货币速度还上不来,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量都不会太多;再加上在复苏时期存货多,“去库化”还有一个消化的过程,还有一个稀释产能的过程。另外,基本物资供给充足,粮食六年丰收,CPI也不会明显上去。所以第一个复苏阶段,物价总体是上不去的。要到扩张和繁荣阶段,存货少了,产能利用了,物价才会加快上涨,这就要求我们要提前管理好通胀。因此,准确地说,管理“通胀预期”并非通胀已经来到。通胀是以后的问题,而不是当下的问题。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控制给未来通胀带来的压力。

  记者:具体说来,有哪些方法去管理通胀预期?

  陈东琪:一方面,要加强货币管理。今年上半年信贷达6.1万亿元,去年全年才4.9万亿元。为扭转经济下滑的态势,尽快拯救市场,除了增加信贷别无他法。从七月开始就进行了适当调整,7月信贷减到3000多亿元,8月为4000多亿元,9月为5000多亿元,10月为2530亿元。今年的信贷总量能达到9万亿元,是去年的一倍多。单从一个月的货币投放量看,2530亿元可谓是严重紧缩政策;但放眼全年,这是信贷有弹性的管理,是要实现信贷的动态均衡。可以说,我们已在采取措施,通过加强信贷管理,来防范未来通胀。但这些政策调整不是方向性的,而是上升期的动态均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总体 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 基础设施建设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