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农村改革将成就中国改革的又一番事业


  农村改革是多方面的,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也难以一步化解所有难题。但这不是阻碍改革、延缓改革的理由。在当下城乡关系发生重要变化的时刻,及时对旧有政策进行梳理,及时出台新的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政策,搞活农村,搞富农村,实现农村发展的大突破是历史给予我们的一场建功立业的大好机遇。

  二

  当今天中国改革步入深水区、遭遇传统发展观约束的时候,我们在农村的新改革必须全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科学发展的高度切入,不能再走一些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曾经走过的错路和老路。农村社会的相对落后给中国改革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能不能通过科学发展观在农村的全面落地,不仅解决农村的发展难题,也解决中国改革的持续推动力问题?

  30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村民率先实行“大包干”,成为改革开放的导火索,农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但1984年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之后,城乡改革形成了分水岭,改革的主战场从农村转向了城市。这场改革推动力的转向,使得以国有企业改革为核心的各项改革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让中国城市逐步跟上世界的步伐,但也蕴含了改革模式和发展模式与生俱来的各种矛盾。这种以传统发展观为导向的矛盾正在日益尖锐,促使我们必须将改革的主战场适时转向,为未来更为深入的改革提供更加持久的动力和更为广阔的回旋余地。

  这个转场由此变得十分关键,事关中国改革能不能闯过历史关口,能不能摆脱传统发展模式的窠臼,能不能形成新的改革局面。

  这个转场就是再次把改革的重心倾斜到农村来。中国改革要想获得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在城市改革空间日益逼仄的情况下,我们只有加大农村改革的力度,才能够打好中国改革的攻坚战,并为其提供思想置换进而发展模式置换所必需的空间和时间。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农村改革,富农强农,提高他们的购买力,拉动内需。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中国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正面临严峻考验,必须及早进行经济转型,规避风险。农村的存在,使得中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防范全球经济动荡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这个方式就是释放庞大的农村市场的潜力。

  据农业部的统计,1978年至2007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其中,2007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5%,是1985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但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因此,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改革主战场的转移,一方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一方面大力提高农民收入,必然将有力支撑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并将为全球经济的止衰回稳作出积极的贡献。

  从中国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来说,只有启动农村的新一轮改革,才能完成市场经济体系轮廓的总体搭建,才能完成要素市场的商品化进程,才能完成以内需为主的经济体系的运转,才能实现城乡产业经营的大规模、大体量的整体互动。也就是说,中国市场经济体系不能置农村于度外,也不能拉郎配式地粘和城市与农村,而必须通过农村改革,使之成为全面改革的新推动力,才能够以市场的方式迎接农村面貌的更迭,才能够真正建立现代意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对于中国改革而言,这是跃级而上的一步。虽然现在出现了一些困难的形势,但中国经济的基本态势并未发生转变,改革的向心力依然强有力地存在。因此,越是在这种困难的形势下,越需要改革与创新,越需要明确改革战略路线,通过改革与创新,通过改革新推动力的成长,不仅解决当前的难题,更可以奠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本目标的坚实基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可持续发展 总体 耕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