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农民增收“两最”困境呼唤城乡一体化变革提速


  “虽然农民收入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态势,但农民增收的基础仍比较薄弱,增收渠道仍比较缺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孙政才指出。

  受国际原油等原料价格上涨影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近几年大幅上涨,毫无疑问增加了农民生产成本,从而挤占了增收空间。相关数字显示,2004年至2007年,全国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平均每亩总成本从395.5元增加到481.1元,亩均净利润从196.5元下降到185.2元。按目前价格测算,今年因农资价格上涨,农民种粮亩均支出比上年增加近60元。

  农民增收另一个重要来源——工资性收入方面,也面临严峻考验。今年以来受钢铁、建材等行业落后生产能力的加快淘汰、能源和各种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人民币不断升值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出口企业成本不断增加、生产规模逐步压缩的情况。

  “这些行业都是吸纳农村劳动力较多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导致这些地方农民工就业机会有所减少。”国务院报告指出。

  此外,近几年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重发,也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造成了很大影响。

  面对严峻的形势,从中央到地方,从官员到学者,社会各界的认识得到统一: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富裕的根本途径。

  最近,有关方面展开了紧锣密鼓的行动,探索中国农村新一轮改革方向。8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听取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专题报告;9月初,全国政协举行“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专题协商会。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不久前在海南、浙江、湖南、吉林、重庆进行实地调研的情况表明,与城乡二元体制相对应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已成为制约城乡一体化的瓶颈:农村土地承包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面临法律和政策上的束缚,制约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农地效益提高;城乡二元户籍分割使进城务工农民总体上仍无法融入当地社会;“三农”融资问题难以有效突破;行政管理体制明显不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政府部门职能缺少协调,难以形成合力,服务“三农”功能较弱等。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认为:“当前,统筹城乡发展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改革城乡二元体制,这将是中国下一轮改革发展的重点。”

  社会各界期待中国农村发展改革步入崭新时代

  面临诸多新情况,专家表示,必须在政策、法律、制度、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变革,尽快扭转城乡差距扩大趋势。

  从2007年开始,中央启动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重庆市和成都市两个试验区。两地以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目标,在促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等各个领域进行了大胆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

  综观重庆和成都的改革创新,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围绕一个重点:千方百计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改革试验区的探索和做法,使更多的人认识到,要在全社会营造改革城乡二元体制的氛围,摆脱一切束缚城乡二元体制问题解决的桎梏,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

  “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让农民进入农产品流通、加工领域,让农民真正得到农产品流通加工环节增值的好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周声涛说,“只卖粮食、卖初级产品,很难实现农民增收。”

  “农产品价格”也成为各界思考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曾任农业大省河北省委书记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白克明指出,长期以来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价格“剪刀差”越拉越大是一个突出问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增收 农民收入 马铃薯 连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