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多维视角与走向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要注重四种实践走向

  “十五”以来,我国以“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为主线,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以强化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管为重点,全面推进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整体改善,安全水平大幅度提高。

  一是强化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2006年10月,制定了《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产地监测与评价机制,设置了国家和省级监测点,监控农产品产地安全变化动态。近年来,不断加强产地安全管理工作,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地环境认定力度;启动了禁止生产区划分试点,对工矿企业周边地区、城市郊区蔬菜基地实行重点监控;坚持推广资源节约型技术与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相结合,狠抓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作。

  二是强化生产过程监管。加强农产品生产档案记录制度建设,要求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如实记载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动物疫病、植物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收获、屠宰或者捕捞的日期等等。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进生产档案记录制度,加快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建设,2006年启动了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建设项目,带动生产者加强生产档案记录;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过程中,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生产档案记录制度;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使用农业投入品。

  三是强化包装标识管理。着眼于农产品全程可追溯,加强农产品包装标识制度建设。制定了《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从农产品包装、农产品标识、监督检查等方面对农产品生产经营行为、包装标识管理进行了规范。目前,又出台了《全面推进“农产品标识计划”的实施意见》,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全国的农产品标识覆盖率达到70%以上,省会城市重点批发市场的农产品标识覆盖率达到90%以上。产品有了包装标识,就等于有了“身份证”,质量安全追溯就有了依据。

  四是强化市场准入管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建设,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销售企业从检验检测机构设立、进货查验、检测与报告、不合格产品处理和监督等方面进行了规定。2004年农业部开始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试点工作,探索市场准入管理的模式。大连、西安、郑州等城市已经健全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

  五是强化检测监督。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建设,从监测方案制定、抽样与检测、数据分析评价和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以保证监测的客观公正,科学有效。自2001年国家例行监测工作开展以来,共检测蔬菜样品8.3万个,畜产品4万个,水产品1500多个,获得有效数据110万个。目前,有30个省(市、区)均已开展了省级例行监测工作,并逐步向基层延伸,有效推进了各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的建立。

  六是强化信息披露管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披露制度建设,2007年4月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从发布原则、内容、方式和程序等方面对及时客观发布信息进行了规范。

  以上六大措施及相关制度,贯穿了“从农田到市场”的全程监管的科学理念,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筑造了坚强保障。但是,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仍面临两大根本矛盾: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难以改变;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的矛盾长期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将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历史任务。因此,在新时期下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其实践走向,在创新上下功夫。

  一要把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理念的走向。充分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阶段性特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我国国情、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紧密结合起来。要尽快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一套科学的标准体系,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确定在一个合理的、消费者可以信赖的水平上。

  二要把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和方式的走向。从国外发展历程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经历了从“产品管理———过程管理———源头管理———责任追溯”的发展过程。事实上,不同的发展阶段侧重的管理重点是不同的。当前,首先要根据我国的特点,将重点放在源头管理上,并逐步建立起质量安全责任与产品追溯机制。要转变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式方法,坚持堵疏结合,上下联动,全程监管,源头治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全面深入地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强化 检测 市场准入 建立健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