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优质农货“对话”终端大市场


  农户和合作社在想办法,政府和产业内人士同样也在积极行动。为了保护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稳定预期收益,搭建产销对接的大平台、大管道、大桥梁,去年以来,甘肃省先后组建8个分产业产销协会,联合各级特色产业产销协会及营销队伍抱团出省,提升甘肃农产品价格话语权。截至6月底,产销协会已与北京、广西、天津等省内外相关企业、高校签订特色农产品采购、出口贸易协议,协议总金额近38.5亿元。

  从产地到终端,销路畅通不仅仅是两个端口的对话,更需要物流作为保证,构建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截止到6月底,甘肃已经在有需求的贫困村建成果蔬保鲜库821座,购置厢式冷藏车197辆,其中“两州一县”建成果蔬保鲜库37座、购置厢式冷藏车15辆,贫困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得到有效改善。

  得益于各方的积极努力,甘肃省商务厅近期的调研显示,目前,全省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产品在集中上市期销售良好,虽然由于丰产增收,有些产品价格较去年走低,但供销稳定,没有出现滞销积压情况。

  

  创新对接方式,对标消费群体

  在活动现场,记者发现,利用线上平台进行销售,正逐渐成为供货商的“标配”。

  在甘肃省皋兰县什川镇下泥湾村的皋兰绿旺科技服务专业合作社的微信公众号上,记者看到,商城里基地现摘西红柿销量已经过万单,近期销售火爆的白兰瓜这一季也已经有200多份订单。“我们基地主要配送区域覆盖兰州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和皋兰县城,消费者通过公众号每天中午12点之前下单,当日5点之前就能送到家。”合作社社长魏公军说,从2016年起,该合作社注册成立了兰州迈绿达农产品有限公司,开启了农产品“电商配送”销售模式,直接面对终端消费市场。

  甘肃省秦安县新润果园的展位前,公司总经理郑建军拿着一张带有二维码的宣传册邀请客商扫码认购苹果树。“顾客在微信店铺付款成功后,公司会统一记录登记排号,在承诺时间段分次发货。公众号上也会定期展示果树成长、施肥、浇水等信息。”郑建军介绍,秦安县有60万亩苹果树,10万亩桃树,“我们利用电商平台做了一个‘桃跑计划’的项目,销售推广秦安蜜桃,一箱8斤左右,售价128元。第一季卖了1万多件,第二季卖了1.5万件还多,最远卖到了海南。”

  金昌市永昌县青山农场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围困,只能种植需水量少的农作物。2015年,农场开始种植贝贝南瓜。尽管南瓜口感甜糯,很讨人喜欢,但却始终打不开市场,销售价格一低再低。“本以为推广种植这样高品质的南瓜应该能给农场带来不小的经济收益,却没想到销路成了最大的问题。在甘肃最初推广种植贝贝南瓜的民勤县,卖得最好的商家一个月也只卖出了1000多单。”永昌县返乡创业大学生李斐说,“一开始把贝贝南瓜带回青山农场的时候,对于贝贝南瓜、网络销售不甚了解的农户心里都没底,就连我的爷爷都问我,‘一旦种起来,你能保证都卖得掉吗?’”

  李斐根据电商平台的建议,对标消费群体,扩展南瓜消费场景,把贝贝南瓜打造成办公室5分钟速食品牌。因为贝贝南瓜体积小,便于微波炉加热,办公室场景也利于分享,这使得贝贝南瓜得以在年轻白领中口口相传。李斐说:“青山农场500亩南瓜只用了50天就在聚划算上销售一空,平均下来每亩地有4000块钱的收益,除掉成本,每亩的利润有1000元左右。”

  “甘肃有许多优质农产品,但是多年来许多产品还没有大批进入华东、华南,东南沿海的白领们还很少认知这些产品。”阿里巴巴天猫和淘宝平台营运事业部总裁刘博说,“我们希望通过阿里巴巴平台了解消费者需求,通过网上订单来增加农特产品销售的确定性、放心性,实现高质量的溢价,并提高农产品品牌化和价值化,让农户放心在农业种植上投入更多精力,而不担心销售的问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南瓜 辣椒 蔬菜 油桃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