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强)日前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年-2030年)》在地方病防控方面提出了明确目标:到2020年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到2022年要基本消除燃煤污染型氟砷中毒、大骨节病、克山病危害,有效控制饮水型氟砷中毒、饮茶型地氟病和水源性高碘危害,到2030年要保持控制和消除重点地方病,地方病不再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点问题。要求政府和社会继续针对性实施改水、搬迁、换粮、推广低氟砖茶、改炉改灶等地方病防治措施,加强地方病现症病人救治和帮扶。
中国疾控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主任孙殿军在接受采访时说,总体上,我国地方病现在达到了基本控制的水平,有些地方病还达到持续消除的水平,比如像碘缺乏病目前就达到了持续消除的水平。但是还有一些地方病并没有达到消除水平,只是达到基本消除水平。比如说大骨节病、克山病、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经过多年防控,已经降到很低的水平,但是并没有达到完全消除的水平。
同时,还有一些地方病在局部地区防治措施并没有完全落实,大多是一些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在这些地方要落实防治措施非常困难,地方病防控到了最后啃硬骨头的时候了。而在防控措施完全落实之后,还有后期维护的问题。如果缺乏必要的维护,防治措施就会遭到损坏。比如说改水工程,有些改水工程由于后期维护不善,水氟又开始升高。
因此,今后防控地方病的重点任务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全面落实预防措施,持续巩固防控成果。包括对饮水型氟砷中毒高发地区完成改水工程建设,对居住分散、改水成本高的,可结合脱贫攻坚任务进行搬迁。对饮茶型地氟病高发地区,支持地方政府采取定点生产、财政补贴等措施,降低低氟砖茶价格,推广低氟砖茶。对燃煤污染型氟砷中毒高发地区,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清洁能源,不再使用高氟煤、高砷煤,引导群众进行改炉改灶,并使用改良炉灶。对大骨节病高发地区,制定针对6-8岁儿童专项的营养和换粮的政策,确保儿童食用非病区的粮食。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将仍有新发病例的病区村进行整体搬迁。
二是开展地方病病人的综合帮扶和救治工作。做好大骨节病、地方性氟骨症等患者的救治帮扶,对符合农村贫困人口条件的患者,按照健康扶贫有关政策的要求,进行分类救治。对大骨节病、氟骨症患者进行残疾评定,将符合条件的纳入残疾保障范围和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三是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病区居民防病能力,远离地方病的危害。比如说大骨节病区居民,要尽量购买商品粮,不食用自产粮。还有对碘缺乏病地区,在这些地区的老百姓还要吃碘盐。饮水型氟砷中毒病区,改完水之后,老百姓还要做好自家管道的维护工作等。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9-08-03/200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