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实现“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的目标,为建设美丽中国夯实根基。为此,方案从政策扶持、人力和财力保障等方面都给出了实招硬招。记者采访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树铭,对方案进行解读。

  

  从以木材生产为主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

  李树铭说,《制度方案》是指导天然林保护修复工作的纲领性文件。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标志着我国林业从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2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实现了全面保护天然林的历史性转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截至2018年年底,国家投入“天保工程”资金4000多亿元,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森林管护体系,19.44亿亩天然乔木林得以休养生息,工程区95.6万富余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其中67万人长期稳定就业。

  具体来看,我国天然林资源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双增长;森林蓄水保土能力显著增强,保障了大江大河安澜;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极大改善,为创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森林碳汇能力大幅度提升,很好地发挥了森林减排作用;工程区经济迅速转型,为生态扶贫作出了显著贡献;天保支持政策日趋完备,有力支撑了重点国有林区国有林场改革。

  

  全国仍有两亿亩天然商品林未安排停伐管护补助

  我国天然林保护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李树铭说,由于长期过度采伐利用,天然林数量少、质量差、退化严重、分布不平衡,生态系统脆弱,依然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短板,全面保护和系统恢复天然林还面临许多问题。

  “主要问题是,全国仍有两亿多亩集体和个人所有天然商品林因财力因素未安排停伐管护补助;整体投入补助标准偏低,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保护制度不健全,应对保护与利用的矛盾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撑;重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不顺;天然林管护基础工作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李树铭说。

  长期过度采伐利用,加之林木生长慢、周期长,森林生态系统和功能的恢复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至少需要5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否则前功尽弃。天然林保护为全面推进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没有天然林保护就难有重点国有林区的稳定和全国国有林场改革的顺利推进。在“天保工程”二期即将结束之际,中央出台《制度方案》必将推进天然林保护事业再上新台阶。

  

  建立天然林用途管制制度 完善管护制度

  方案提出,到2020年,实现“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的目标;到2035年,天然林面积保有量稳定在2亿公顷左右,质量实现根本好转;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以天然林为主体的健康稳定、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

  为保证目标如期实现,方案就天然林保护修复提出了四项重大举措:

  完善天然林管护制度。在对全国所有天然林实行保护的基础上,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以及生态区位重要性等指标,确定天然林保护重点区域,实行分区施策。根据天然林保护修复规划、实施方案、管护责任协议书,逐级分解落实天然林保护修复责任与任务。加强天然林管护站点建设、管护网络建设、灾害预警体系建设、护林员队伍建设和共管机制建设。

  建立天然林用途管制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让森林休养生息。对纳入保护重点区域的天然林,禁止生产经营活动。利用有利条件培育大径材和珍贵树种,维护国家木材安全。严管天然林地占用,严格控制天然林地转为其他用途。

  健全天然林修复制度。尊重自然规律,根据天然林演替和发育阶段,科学实施修复措施,遏制天然林退化,提高天然林质量。强化天然中幼林抚育,促进形成地带性顶级群落。加强生态廊道建设。鼓励在废弃矿山、荒山荒地上逐步恢复天然植被。

  落实天然林保护修复监管制度。加大天然林保护年度核查力度,将天然林保护修复成效列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事项,作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及领导干部综合评价的重要参考。建立天然林资源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天然林 森林 国有林区 商品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