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提标扩面 众望所归


提标扩面 众望所归    农村新报讯 记者樊涛

    气象灾害给农业带来的巨大损失,已经毋庸置疑。据省农业厅等部门统计,今年汛期的洪涝,全省农业受灾面积逾3200万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0亿元。
    如何为农业“压舱石”拴好保险绳?湖北省保监局局长王斌建议:加大政府引导和财政补贴力度,尽快推动湖北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

    保额低、险种少、理赔难
    农民不爱食“鸡肋”

    “我们每亩水稻种植成本为592.5元,而保险也就赔个百把块钱!”记者日前在松滋市采访时,王家桥镇杨树河村干部掰起指头计算——这笔账包括机械整田120元、种子122.5元、肥料140元、农药100元、收割机110元。当地农民反映,农业保险好是好,但农业灾害真正来临的时候 “不解渴”。
    记者了解到,我省水稻保险自2008年开办以来,保额一直是200元/亩。而据省农业厅测算,2014年我省水稻亩平物化成本已经达502.74元,水稻保额在种植成本面前可谓 “杯水车薪”。
    今年汛期,这一尴尬表现得特别明显。天门华丰农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华平告诉记者,合作社处于分蘖期的4600多亩水稻绝收,损失1800多万元,按照保险条款,每亩只能获赔150元,最终华丰合作社仅获赔60多万元。
    “保额少,理赔难,挫伤了农户参保的积极性!”麻城市铁门岗乡农技中心主任彭永忠表示,每亩水稻只保200元,不仅难救急,理赔还不知猴年马月。农户保也不是,不保也不是,如同“鸡肋”。很多农户提出,愿意出10元钱左右,把每亩水稻保额提高到500-600元。另外,设定赔付期限,超期罚款。
    一名保险业内专家指出,农业保险关键时刻“不给力”、“难兜底”,农民“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正是当前我省农业保险的最大短板。 
    
    保费难收,成本过高
    保险公司缺“动力”
    
    农业保险“不解渴”,保费收取也很难。
    “水稻保险的农户自缴保费部分,难收得很!”大悟县一名乡镇干部告诉记者,现在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老人村”、“空户村”较多,即便保险公司全员发动,政府配合,也很难完成农户的承保收费工作。据介绍,以保险公司目前的人力,1个乡镇一天上门最多收20户,该县12万户农民全部收费完毕,需要近一年时间,而水稻的生长期仅为5个月。
    “农民每亩保费才缴纳3.5元,我们下一趟乡要耗人力物力,收保费的成本远大于农民的保费!”孝感市某农业产险业务经理大吐苦水,他告诉记者,自己保费收取对象多是小农散户,挨家挨户上门费尽唇舌,踏破铁鞋有时候还扑个空。
    省保监局调研组在基层调研时发现,原本应该由农民缴纳的这一部分保费,由于收取麻烦和困难,不少地方干脆选择由村组代垫代缴。
    收费难,直接影响着农业保险的推广和覆盖。按照省财政厅的相关要求,农户如果不缴纳保费的自缴部分,财政就无法拨付配套补贴资金,这直接影响到农业保险承保工作。
    据了解,保险公司都靠收取保费“吃饭”。农业保费收取数额小,难度大,成本高,如果没有政策因素和财政支持,确实不太愿意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也希望加大加深农业保险 “蓄水池”。

    “提标扩面增品”
    湖北农业保险春光在即

    2015年,中国保监会、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印发通知,明确提出,保险金额应覆盖直接物化成本或饲养成本。目前,我省正按照中央要求紧锣密鼓地研究出台政策。
    记者获悉,为了给湖北农业拴好“保险绳”,目前,我省保监、财政、农业部门沟通,已初步提出了将水稻、棉花保额提高到与周边省份相当水平的建议。此外,关于扩大保险责任、降低理赔门槛、创新气象指数和产量保险等相关细则也在研究之中。
    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透露,近期,省政府已经组织召开了农业保险提标扩面专题会议,将按照“保大宗 保成本”的基本原则,2017年拟提高水稻保险保障标准,扩大油菜、棉花保险范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杨树 洪涝 种子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