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缺人超编”:乡村学校一大怪相


“缺人超编”:乡村学校一大怪相    农村新报讯 超编了,还能缺人?你或许很奇怪,但这的确是事实,这是当前许多乡村学校特别是村小和教学点所面临的困境。

    超编但缺人的“麻雀学校”

    张清露是一所偏远的山区小学的负责人。学校距离镇政府16公里,其中有8公里是崎岖的山路。让张清露感到欣慰的是,学校虽然位置偏僻,但班级建制齐全,一至五年级共有5个班级。只是,学校人数太少:学生42人,教师4人。按所在县对乡村学校23:1的生师比的规定而言,学校严重超编。可事实上,该校长期处于缺教师的状态。
    正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学校虽小,但该上的课程一个都不能少。只是教师太少,让张清露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使学校工作正常运转,张清露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他和其他3位教师都跨年级、跨班级任课,担任了每个年级的全部学科教学。许多孩子因为上学路途较远,中午在学校用餐,张清露和其他教师还要安排好孩子们午餐,负责孩子们在校期间的安全管理。每个教师都在超负荷运转。
    和张清露一样,张华也面临着同样的烦恼。张华是一所乡村完全小学的校长。这所学校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共有117名学生。按照规定的生师比,学校只能配备六七名教师,而学校实有在编教师9人,属于人员超编学校。但9名教师要完成6个班级的语、数、英等9门学科的教学任务,又是远远不够的。更让张华头疼的是,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专业性更强些,个别老师被“赶鸭子上架”勉为其难;若遇到个别老师有事有病请假,临时应急更是排不开。
    张清露和张华面临的困境,并不是个别现象。今年6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陈春勇,在对甘肃省某少数民族贫困县的调研发现,当地有一个村的教学点仅有十几名学生,仅有语文和数学两位教师,却又分为5个年级。按规定的生师比,也属于超编。语文教师一人兼任英语和美术课程,数学教师一人兼任音乐和体育课程。他们还要负责学校营养餐配备、安保管理、卫生医务等工作。他们最大的烦恼和困惑在于,由于兼任多科教学,无法保证教学质量,且工作压力大,身心疲惫。

    为什么容易“缺人超编”?

    “超编缺人的情况主要有两种:一是县域整体超编,域内某些学校缺人。现行中小学编制定于10多年前,不再符合当前乡村现实。有些县域教师整体编制超编,但其域内乡村地广人稀,生源分散,学校规模小,学生数量少,导致这些乡村学校教师编制少,无法配齐各科教师。二是村小和教学点教师超编,但缺少音体美等学科教师。村小和教学点办学规模小,学生数量少,从生师比来看教师超编,但具体到某些学科,尤其是音体美学科,教师严重短缺。”陈春勇说。
    陈春勇介绍说,我国中小学教师编制政策,曾历经1984年和2001年两次重大调整。与1984年的政策相比,2001年的政策有两个重要变化:一是将编制标准的计算方式由原来的“班师比”改为“生师比”;二是按城市、县镇、乡村,确定生师比分别为小学19:1、21:1、23:1;初中13.5:1、16:1、18:1,呈现出乡村较县镇、县镇较城市编制三级递紧的特点。
    “出现超编缺人的学校,一般是地处偏远的乡村小学,一到六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级,但班额不多,如一个班20人左右的学生。编制、人事部门往往以学生总额为基数配置教师,这样班均一名教师,全校6名教师。其实,即便有10名教师也不能满足开足上齐上好课的需要。”江苏省邳州市占城镇中心小学校长曹伟说,从一个学校教师的内部结构如年龄、专业上看,也会出现“超编缺人”的情况,“偏远乡村小学教师年龄老化,有的教师力不从心,不宜在教学一线工作,或者没法胜任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如英语等科目的教学,这样的学校人员数量充足,但有的课还开不好。”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教科规划办副主任刘华贵也在调研中发现,乡村学校“超编缺人”的现象大抵有三大类型:整体超编但学科岗缺人、整体性超编但教学岗缺人、整体性缺编但突发性缺人。
    刘华贵解释说,整体超编学科岗缺人,是指按生师比称量,学校教师整体数量超编,但是小学在音乐、体育、美术、科学、英语、信息技术等学科,中学在生物、历史、地理、综合实践、心理健康等学科,缺少相应专业背景的专职教师,而由其他学科教师任兼职或专职教师。整体超编教学岗缺人,是指按生师比称量,学校教师整体数量超编,但学科岗位人手不足。整体超编突发性缺人,是指按生师比称量,学校教师整体数量超编,但由于部分教师在某段时间突然出现离岗而造成学校缺人的现象。如,部分教师扎堆退休、成批转岗、接连产假、病休等,都是造成整体超编突发性缺人的原因。(苏令 张家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规模小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