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江夏模式”何以全国领先?


“江夏模式”何以全国领先?    农村新报讯 农村新报记者方桐 通讯员况辉

    14日,农业部总畜牧师王智才走进湖北金林原种畜牧公司江夏杨湖村原种场、武汉中粮江夏山坡原种猪场等生猪养殖企业,参观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他评价说,将猪粪充分资源化利用,江夏区这种模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甚至可比肩欧美发达国家水平,值得肯定。
    “江夏模式”有何奥秘?何以领先全国?近日,记者走进江夏,探寻了一番。

    自我消纳,沼液浇出金奖茶

    杨湖村原种场是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生猪标准化示范场,总投入7800万元,其中4677万元用来建设猪沼茶、猪沼果、猪沼菜、产加销一体化的循环链条。建成优质茶园1000多亩,果园700亩,菜园300亩,苗圃基地495亩,还有一个现代化茶叶加工园区。
    “串起四条循环链的就是这些池子和管网,花了1084万元。”公司负责人指着几个罐体和管网说,这些沼气池共有1660立方米,管网、管线长达1万米,猪的粪尿在池中充分发酵后,通过管网、管线送到猪场的种植基地,为茶、树、菜解渴增肥。
    高投入换来的是高回报。每年4万吨粪水变成了1.2万吨的沼肥、2.8万吨的沼液,受益生态园区有3050亩。用沼液、沼肥施肥的茶叶,在2013年、2014年全国茶博会上连获金奖。2014年,该公司种植业总产值1984万元,实现效益530万元。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岗位500多个,带动周边800多户,户均增收近万元。
    沼液作肥,沼气也不浪费。经净化后,沼气成了给发酵罐体加温、给保育舍供暖、供食堂做饭的主要能源。
    于是,原本污染严重的养猪场,如今通过粪污自我消纳,蜕变成了“武汉市清洁生产企业”、“环境友好企业”。

    对接基地,亩均增收5000元

    山坡原种猪场占地351亩,没有自己的种养殖基地。那么,该场又是如何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呢?
    “我们走的是基地对接模式。”猪场负责人介绍,该场与周边6000亩藕塘、紫薯、苗木基地合作,通过管道输送沼液。此外,猪场还购置了一辆沼液车,将服务半径延伸至周边10公里。
    然而,农户用肥有季节性,猪场每天产生粪污约250m3,在非用肥季节,发酵后的沼液如何保存?
    “多建池子好储肥!”猪场负责人介绍,猪场建有存储池10000m3、匀浆池800m3、发酵罐两座共5000m3、沼液池36000m3,可以存储粪污和沼液达187天,这样可以使粪污更充分的发酵,同时也解决了非施肥季节沼液的存储问题。
    沼液虽为有机肥,但也不能岔着用。黄陂区农民曾用沼渣做肥料种植芦笋,结果造成芦笋大面积病害死亡。
    为此,武汉中粮与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市农科所、中科院水生所等单位合作,对沼液、土壤进行检测,再根据种植作物制定具体施肥方案,指导和监督农户严格按照施肥方案施肥。
    在猪场内的一块苗木试验基地里,一边是没有使用沼液的林地,一边是按照施肥方案施用了沼液的林地,无论树干的直径还是树叶的茂盛程度,使用沼液的林地都有明显优势。
    “以樟树为例,使用沼液后,樟树的成材期由原来的5年缩短为3年半,因此每年每亩增收达5000余元。此外,每年每亩还节约化肥约500元。”猪场负责人表示。

    江夏模式在全省推广

    这两个场只是江夏走农牧结合、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剪影。
    近年来,江夏区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采用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应用“就地结合,就地利用”的“零排放”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畜牧养殖业。已试验运行管道输送、车辆运输、就近消纳等多种沼液水肥一体化资源化利用模式。
    截至目前,全区建成畜禽养殖小区108处,其中万头猪场55处,全区生猪、家禽规模养殖占比分别达到90%、95%。依托规模猪场,中化东方、合缘等6家有机肥场建成投产,年产有机肥20万吨。累计投入规模畜禽养殖小区环保资金1.5亿元,建成红泥塑沼气及中温发酵工程120处、污水深度处理厂4处,流转土地5万亩,建成种养循环生态农业园45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施肥 发酵 沼气 林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