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68岁的河南省新野县歪子镇歪子村养牛大户李丰军显得特别高兴,县畜牧局工作人员已经来养牛场做过详细调查统计,根据2014年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实施方案,养牛场近一年内新增的小牛犊每头将享受到1000元的补贴,这让他对今后搞好养殖场有了更大的信心。
紧紧牵住母畜扩繁“牛鼻子”
“母畜生产力水平低,是制约肉牛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河南省畜牧局畜牧处处长高永革介绍,由于母牛养殖投资大、周期长、比较效益低,导致基础母牛存栏数量持续下降,造成架子牛供应紧缺、牛源不足。“基础母牛扩群对整个养牛业是关键的关键。”
作为畜牧业大省,去年,中央安排1.4亿元资金在河南实施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是各省区中资金数量最多的省份,占资金总额的15%。为把项目实施好,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该省制订了《河南省2014年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实施方案》。
按照方案,全省在30个重点县(市)首先启动实施该项目,其中包括尉氏、开封县、洛宁、宜阳、伊川、郏县、新野等地区。在这些区域内,农户只要养殖10头以上规模的基础母牛,就有资格申请享受国家补贴政策。此外,全省范围内肉牛基础母牛存栏500头以上的养殖场,不论分布在哪个县(市、区),只要按照有关程序申报、核查确认后,都有资格享受国家补贴政策。
项目实施一年来,全省各地探索出一些好的经验,建设了一批适度规模母牛养殖场(户),扩大了养殖大县母牛存栏规模。以新野县为例,截至今年6月底,全县10头~500头养殖场(户)新增犊牛4343头,两个存栏基础母牛500头以上的养殖场新增犊牛2635头,科尔沁牛业公司新增犊牛2159头,清水湾牛场新增犊牛476头。
养殖户养牛越来越有底气
从2002年起,新野县的农民李丰军以8头母牛起家,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养牛场存栏肉牛200多头,大部分是皮南牛。今年,李丰军的养牛场新增牛犊80多头。
李丰军说,县畜牧局技术人员陈风川分包养牛场,平时有什么技术难题,打个电话,就马上上门帮忙解决。从去年7月1日项目实施起,每隔2个月,县畜牧局都会来养殖场核查新生牛犊数量,对出生的犊牛打耳标、打耳缺、拍正面和侧面照,实行头头登记、头头照相。李丰军边说边拿出一本肉牛基础母牛扩群记录表,上面详细记录犊牛出生日期及耳标号码、普查日期,核查人员签字等内容。
县畜牧局总畜牧师李巧珍介绍,项目实施以来,新野县各乡镇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牛的原则,对全县存栏母牛进行了拉网式普查,对符合10头以上母牛养殖户全部登记。每次集中核查后,各乡镇还会以行政村为单位对所核查的犊牛进行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同时,畜牧局还不定期带队抽查各乡镇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开展情况,并要求养殖户做到母牛和犊牛变化情况及时向乡镇(办)防检站报告。
经过一年时间的宣传、规范运作,各地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基本做到惠农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比如,新野县全力抓好基础母牛登记、繁殖配种、新增犊牛核查、补助对象公示四个关口,严格母牛档案管理,做到县有档、乡有簿、户有表、牛有标。南乐县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重点把好数据核查关,确保工作公开透明,数据真实……
在项目的实施带动下,各地养殖场(户)的肉牛养殖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今年养牛场新产下的母牛犊,李丰军一头也不打算卖,全部留下做种牛,只把生下的公牛育肥卖钱。“以前一头牛能挣1000多元,现在能挣2000元到3000元。养牛能赚钱,能圆咱农民的发财梦。”李丰军高兴地说,有了国家好政策扶持,加上有几位客商准备对养牛场进行投资,他对扩大养殖场规模更有底气了。
养殖场探索基础母牛工厂化养殖模式
走进新野县清水湾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院内,12栋牛棚被4个池塘间隔开来,碧绿的荷叶把池塘挤得满满的。牛棚内,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皮南牛站在食槽前悠闲地吃着饲料。
清水湾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新合从10多头牛开始起步,目前养牛场每年出栏300头到400头育肥牛,大部分卖给科尔沁牛业公司做加工牛源,每头1.5万元左右。扩群项目实施期限内,合作社新增犊牛400多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5-08-16/190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