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涿州: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农技培训模式


    本报记者 郝凌峰 通讯员 王宁

    在河北省涿州市刁窝乡佟村肉鸡养殖场内,主人赵建军正忙着给肉鸡添加饲料。说起培训的好处,他满面春风:“市里组织的培训真是雪中送炭啊!这不,利润上去了,场子规模扩大了,心里别提多带劲了。”

    赵建军的肉鸡养殖场在2005年的禽流感疫情中损失惨重。涿州市开展“送教下乡”后,张建军第一个报了名。通过3年的系统学习,他掌握了扎实的养殖技术,养殖规模从入学时的4000只发展到现在的1万多只,年纯收入10万多元,最近他还计划扩大养殖规模和品种。

    发挥农广校技术资源优势政府扶持开办蔬菜园区

    赵建军得益于涿州市的农民培训工程。据介绍,近年来,涿州市把狠抓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促农民发家致富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搭建劳动技工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职业教育中心等技术培训平台,构建了完善的农民教育服务体系,实施了劳技校新校区等多个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京南教育服务中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农业人才支撑。

    6月14日下午14时,在涿州市百荣蔬菜标准园工作的朱凤莉像往常一样准时来到园区内教学点,听该县农广校老师传授设施蔬菜生产技术。一个小时的培训课程结束后,朱凤莉走入自己负责的蔬菜大棚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面对记者的询问,朱凤莉有点激动:“没上大学一直觉得是个遗憾,现在好了,农广校给我们送来了‘及时雨’,不但弥补了我蔬菜生产知识的不足,在农广校学习后我也是个中专生了。”

    据了解,为解决农村农业人才创业就业难题,为农民搭建一个学以致用的技术服务和发家致富的就业创业平台,涿州市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大力建设蔬菜标准园,目前已基本建成10个标准蔬菜园,建设规模达1万亩,可吸纳安排2000多名农民进入园区变身产业工人。全市各培训学校也积极响应配合,适时开设蔬菜培训课程,与蔬菜园区展开合作,把培训班开到园区大棚内,积极提升农民的职业技能,使以往每年冬季农闲时才开展培训的乡镇,现在也唱起了农民培训四季歌。

    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各培训学校教育资源

    为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各培训学校的自身资源优势,合理利用各培训学校的教育资源。涿州市政府于2009年对该市的劳技校、农广校和其他3家职业培训机构进行资源整合,将培训职能交叉部分进行合并,自身资源优势部分予以保留,使该市农民培训机构从各自为政、无序管理变为有机结合、管理有序,使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得到提升,并积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先后培训转移农民工2.3万人,使国家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该次整合,涿州市劳动技工学校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在该市实施的“送教下乡”活动中,该市劳技校通过职能整合市农广校部分教育资源后,充分发挥农广校的技术培训资源优势和涿州市全面发展蔬菜基地的有利优势,开设了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培训专业,设立了青岗村和刁窝村两个教学点,先后与百荣蔬菜园等达成培训合作项目,针对全市蔬菜园产业工人开展种植技术培训,为全市蔬菜园建设培训更多的蔬菜种植技能人才。目前在籍的119名学员都已成为蔬菜园技术的中坚力量。

    利用城市教育附加资金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政府的大力支持不仅限于劳动技工学校。据介绍,涿州市每年按照城市教育费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比例不低于30%的政策向公办职业学校拨付经费,并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将有限的培训资源捆绑起来,形成合力。目前,全市已有中等职业学校4所,乡级成人综合学校15所,村级110所,已初步形成以职教中心、劳技校为龙头,以乡镇成人学校为阵地,以民办职业学校为补充的现代职业教育网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肉鸡 农民培训 禽流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