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一位百岁老人的“三农”情怀


    1966年初,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插秧机的性能,上级委托南机所牵头组织一次全国水稻插秧机的集中性能展示,通过田间插秧评比,评选出最为满意的插秧机,然后再进行改进和提高,最终设计出新的机型。蒋耀被正式任命为水稻插秧机试验设计组组长。经过试验和评比,南-105(65)型插秧机被确定为基础机型,经过进一步提高改进后设计新机。新机的样机由湖南耒阳插秧机厂生产制造,先后在海南、广东、湖南、湖北四省进行适应性和可靠性试验,到1967年定型为东风-2S型机动水稻插秧机。该机型于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981年获国家科委三等发明奖。1983年,蒋耀先生获江苏省劳动模范称号。

    就这样,中国第一台完全机动的水稻插秧机在南京诞生了,并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地。在1970~1980年这十年时间里,全国推广了近30万台东风-2S型机动水稻插秧机。中央领导还将其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缅甸等10多个国家。

    奠基农业工程学科,成为农机、农艺相融合的先行者

    蒋老先后获得过西迁后的中央大学农艺学士、硕士学位和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农业工程硕士学位。蒋老回忆:“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家计划在高校和研究所中设立农业工程学科,邀请了4位美国专家来华。我和其中的史东先生负责筹建中央大学的农业工程系,在重庆招收第一届学生,那时还只有6个人。”60多年往事如烟,蒋老回忆起来思维还是那样清晰,他甚至还能随口说出那4位美国专家的名字来。

    1956年春夏之交,国家准备在华东农科所农具系的基础上筹建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我当时作为农具系的系主任,听到这个消息自然非常高兴,这意味着我们农机具研究的服务范围将由原来的华东地区扩大到南方13个省市。”蒋老回忆说。

    1957年10月15日,在蒋老等4名专家的努力之下,聚集了一批农业工程科技骨干,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成立了。同年,《农业机械学报》第01期创刊,首篇论文《水稻插秧机设计研究》刊登发表,这一长达28页的论文立刻在学界引起轰动,成为我国水稻插秧机乃至整个农机化论文领域的一座丰碑。然而在学报发表时,“反右”之风袭来,作为论文组组长的蒋耀遭受不白之冤,名字也从文章作者一栏中消失了。

    作为我国高等院校农业工程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他揭开了中国农业工程、农业机械化教育的历史序幕,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教育的倡导者、启航者。然而对名利蒋老却是淡漠处之,他说:“论文是整个团队的研究成果,只要还能发表,能为民所用,有没有我的名字并不重要。”直到2001年,南机所在《农业机械学报》第32卷第2期第124页上专文刊登启事,恢复了蒋老的《水稻插秧机设计研究》第一著作人身份,还了他一个迟来44年的公道。

    将农机与农艺相融合,是蒋老毕生研究的课题。从大学时期的跨系选修农业机械,到留校任助教时报考农业机械研究生;从自费去美国攻读农业工程硕士学位,到归国后创建南京农机化研究所,率领团队成功发明世界上第一台水稻插秧机,在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道路上,蒋老一生追求,一生付出。

    耄耋之年心系“三农”,著书传播“实用”技术

    蒋老1951年5月加入九三学社,198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49年后历任南京大学副教授,华东农科所农具系主任、研究员,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席。1986年退休,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4月28日,在为蒋老举行百岁华诞的祝寿会上,同时还举办了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发展论坛。担心蒋老的身体,没有让他前去参加。他说:“我是真的想去听听。我一辈子都在研究农机、农艺相融合的问题,现在有了后来人,我也还想沿着他们的研究足迹继续前行。”

    其实,退休这么多年来,蒋老一直关注着“三农”事业的发展,关注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进程。在他年近九旬的时候,受聘担任《中华农器图谱》编委顾问,尽管年事已高,热情仍是不减当年。陪同记者一起采访的南机所综合处副处长夏春华介绍说:“蒋老对编写图谱的必要性、方法等各个方面分别阐明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并列出数十种古老农器的名称,提供查找线索,从中我们看到了他几十年如一日的严谨治学风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插秧机 农业工程 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