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孩子正专注地看电影。
(聂建江 摄)
李魏
当人们以为,露天电影院正伴随着那个纯真年代渐渐走进历史,成为一个个久远的故事的时候,山东省即墨市的乡村电影放映员王其璋和他的同事们却是一个真实的存在,以露天电影为平台,如火如荼地推进农村公益放映工程开展。
35年来王其璋走村串乡,执着守望着这个给无数人营造快乐和浓郁人情味的精神家园,用大银幕为地处偏远的村民们打开一扇世界之窗,用文化之光照亮孩子们斑斓的梦想……
银幕变了,放映员没变
过去的35年间,银幕变了,长度从2.15米变作3米,再延展到现在的4.5米;音箱变了,从单声道到多声道、立体声;放映机变了,从上世纪70年代使用8.75毫米胶片机到80年代的16毫米胶片机,再到现在的全数字化装备;影片变了,从枯燥的科教片到城里影城上映的大片;阵容变了,从至少两人的放映组合到单兵作战……可熟悉王其璋的人都说,放映员老王人没变,甚至他的容貌都没啥变化,老王可不像是都做了爷爷的人。
夜幕降临,公园广场上漆黑一片,只有放映机发出奇异的光束,投射到大银幕上。王其璋侧对银幕,坐在一只立起的铁箱上,正盯住放映机上的电子显示框和周围的8个功能各异的按钮不放。银幕前是三五个好奇试探的孩子,身后是100多人专注观影的村民,或席地而坐或自带板凳,中间是正襟危坐的老王,习惯性地弓起身子,双手搭着双膝。现在不再有搭档在一旁手摇发电机来发电,也不会出现胶片机经常发生的跳带情况,但独自放片的老王要操心的事情还是很多。
每天要看天气预报,常备一把伞
放露天电影王其璋最担心天气:放到一半会不会下雨?数字机器有一点令老王不满,中途若停止,20分钟后这个场次的影片就会自动停止播放,不仅政府买片惠民的钱白花了,也会打乱全年的排片计划,更让村民们失望。老王因此养成了看天气预报的习惯,还常备一把伞:“这人不要紧,机器可不能淋雨。”若赶上雨小,观众爱看,老王也会撑着伞坚持放下去。
他还担心放映的质量。数字机和银幕的距离已从胶片机时代的15米变作8米,但仍要根据银幕以及现场情况随时调整焦距,以保证最清晰的放映状态。银幕的洁净度有时也会影响放映的品质,所以,每年至少一次,老王要手洗这块大幕,一般都会选择秋天的农忙时节,这时节看电影的人相对少,干燥的风对幕的晾晒也是有利的。
电影不会没人看,更不会没人管
在农村电影放映走入低谷的漫长时期,放映员的心气也散了,最艰难的时候,即墨电影公司100多人的放映队只剩下五六个人。王其璋留下了,坚持放他的电影。只要村子和村民有需求,王其璋就放。“70年代那会儿,1000多人挤在一起看电影,还要有保卫来维持秩序,现在不再有那样的大场面了。”他说。
在大银幕明灭的光影中,老王经常会看似不经意地用余光扫视“影院”的上座率。其实在人流最少的时候,老王的露天影院也有近百人光临。两年前露天电影的放映机都换成数字机后,老王向领导发过几次火,不为别的,只为片源。虽然新增了不少大片,可还是有不少村里人想看的商业片太贵,公司无力购买。
曾经有后来加入放映队的年轻人问过老王,当初电影最不景气的时候,怎么就没操心操心自己的将来?老王还是那话:“电影不会没有人看,更不会没有人管。现在,电影的又一个好光景不就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