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以文明作担保用诚信作抵押


    本报记者 于险峰 黄文芳 张仁军

    走遍辽宁的山山水水,让农信社的金融服务覆盖到信贷员走过的每一个地方,让那里的农民兄弟都得到农信社的支持而发展好自己的生产和生活。

    这就是辽宁省农信社理事长韩清,一个痴情“三农”工作的人朴实而美好的愿望。

    如今,在韩清的带领下,辽宁省农信社正在将这一愿望变为现实。

    2011年10月28日,在辽宁最后一个没有金融机构的建昌县雷家店乡,辽宁省农信社建立了信用分社,在全省农村实现无空白金融服务区。至此辽宁省农信社共有2386个营业网点遍布城乡,确保了一乡一社,做到全省乡镇及主要行政村全覆盖,在农村乡镇的覆盖率达100%。涉农贷款余额1243.6亿元,比年初增加166.5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的63.4%,全省排名第一位。为全省600多万户农户提供贷款服务,农户贷款覆盖率达72%。

    韩清说,坚持文化强社是辽宁省农信社为“三农”服务的需要。辽宁省农信社自成立以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服务力度,充分发挥了“一农支三农”的服务典范作用,不断创新涉农服务方式和贷款产品,涉农贷款占全省90%以上,成为辽宁“三农”的“点金石”,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的“三农”工作,成为辽宁“三农”发展强有力的发展引擎。

    自觉践行“三农”服务宗旨是辽宁省农信社企业文化的根本。他们始终坚持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宗旨,坚持“服务股东、服务客户、服务县域经济、服务全民创业”的市场定位,不断创新贷款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品种,增强服务功能。让金融服务覆盖到农信人走过的山山水水,农民兄弟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农信社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成为——

    农民致富的“点火石”

    2011年2月11日,室外温度只有零下十几摄氏度,但北票市西台吉镇西台吉村丁学春家的大棚内却温暖如春。他告诉记者:“以前小额贷款最多只能贷5000元,开办大棚抵押贷款后,去年从信用社贷了15万元建了两个棚,秋季收了一茬柿子一棚就赚了2万多元。”

    西台吉村支书纪全发说,现在全村共有大棚600多栋,村民收入翻番,不出去打工的妇女都有活儿干了,村里的麻将馆都黄了。

    辽宁省政府2010年确定在较为贫困的朝阳建设“百万亩设施农业”,辽宁省农信社积极配合省政府的战略决策,在全国首推农业设施抵押贷款业务,向朝阳市设施农业建设累计发放贷款41.4亿元,完成107万亩设施农业建设,解决40万农民就业问题,使朝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0元,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推进朝阳百万亩设施农业建设突出贡献奖”。

    宽甸县大川头镇红光村的米春利有林地1100多亩,随着林地价值的上涨,他从信用社贷款的额度也不断上涨,2009年时他用林权抵押从信用社贷了40万元,去年又贷120万元。

    辽宁是率先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省份,可是,林农拥有大量的森林资源资产,因无法及时变现,成了开不了门的“绿色银行”。林农守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个“金饭碗”,却仍需“要饭吃”。资源变现为林改后林农最大需求,宽甸农村信用联社首开农村信贷史上以林权为抵押物的先河,满足了林农致富需求。

    辽宁省农信社多项金融产品在全国首创首推,在服务“三农”的实践中发挥了非常突出的作用。他们先后开发了林权抵押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20多个富有特色的支农金融产品。系列适合农民“口味”的金融产品不断推出,有效满足了农民的各类资金需求,有力促进了农民致富。林权抵押贷款被评为全国十佳特优支农产品,巾帼致富贷款和道德信贷金卡贷款被评为全国十佳特色支农产品。

    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是辽宁省农信社企业文化的追求。农民想贷款没有抵押怎么办?他们创造性地推出道德信贷金卡贷款,以文明作担保,以诚信作抵押,在支持农民致富的同时,有效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信社以优质服务让“星级”用户满意,用事实引导农民讲道德、讲诚信,成为——

    农村文明的“试金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设施农业 农民增收 农业发展 大棚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