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大爱映得晚霞红


    本报记者  刘婉婷

    【承诺】

    每年七月一日捐出两千元

    2012年春节期间,刚做完膝部半月板置换手术的解黎明虽然不能出户,但来看望她的年轻人和媒体记者却络绎不绝。走进解老的家,20平方米左右的大厅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红色表彰绶带和各级组织颁发的奖状、证书,“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老有所为标兵”……这些荣誉来自于她在过去14年的时间里,累计捐助了10.7万余元,帮助150余名山区贫困孩童圆了上学梦。

    解黎明是原山西临汾地区电业局工会副主席,今年87岁,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离休。

    回忆起第一次捐款的经历,解老依旧感慨万千。1997年3月,曾经在汾西县插队的北京知青程炜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自筹资金来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宁县搞扶贫。已经离休在家的解黎明和老伴寇志清在媒体上看到程炜的事迹后深受触动,两人马上决定拿出1万元帮助和支持她,并由儿子亲自送到了程炜手中。在那个工资只有几百元的年代,程炜握着1万元钱热泪盈眶。这些钱后来用于建设当地的希望小学,一次解决了19名儿童的上学问题。从此,解老和老伴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捐资助学善举。

    “我们是共产党员,要力所能及地为党、为社会多做些事情,这才是老有所为。”解老认真地说。2000年,解老和老伴给临汾市尧都区区委、区政府和所在单位临汾供电公司党委写信,郑重承诺:在每年的7月1日党的生日这天,两人共拿出2000元钱帮助贫困学生,直至离开人世。当年的7月1日,解黎明就将2000元钱送到了尧都区刘村中学的一名贫困生手中,帮助这名特困生走进了天津商学院的校门。

    【践诺】

    捐资助学当成她余生的事业

    2002年6月,解黎明的老伴去世。儿子寇永安说:“谁也没想到,妈妈在办理爸爸的后事中,还在提醒我7月1日要准时把2000元钱交给党组织。”

    解黎明老人是把捐资助学当成了余生的事业。2011年解老从报纸上看到山西省还有276万年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又决定每年再拿出1万元帮助贫困家庭。迄今为止,解老共捐款10.7万余元,捐助金额达到她养老金的40%。从开始每年捐助2000元到现在的2万元,老人的捐助金额翻了十倍。

    老人捐助贫困大学生的行为也曾引起过子女们的不理解,寇永安说:“我儿子在大学毕业后,向奶奶要钱,可老人却让孙子打了借条。她帮助了那么多陌生人,怎么不帮助一下自己的孙子。”解老的两个女儿退休后月工资只有1000多元,但解老却说:“孩子们都有稳定的工资,不算贫困,那些农村的孩子,没有钱就上不起学,那才是贫困,才需要帮助。”

    【感召】

    更多的人自觉传承爱心

    2005年,解黎明从当地报纸上了解到山西朔州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有两个孩子都在上大学,其中一个已经考上了环保专业的研究生,却面临上不起学的状况。老人当即就找来儿子,让他一定要去一趟朔州,并把5000元送到女孩手中。“这次带去的5000元是老人从别处借的,她当时手头没有这么多钱。”随着帮母亲捐赠的次数多了,子女们也开始理解了老人,都有意识地把平时不穿的衣服收集起来,捐给贫困家庭。

    在我们起身离去时,2007年在解奶奶资助下走进大学校园的遆晋梁带着水果来探访,他说这是今年第三次来看奶奶了,“如果不是奶奶,就没有我的今天。”遆晋梁动情地说。

    奉献是有感染力的,如今已走上工作岗位的遆晋梁说:“我一定努力工作,把解奶奶的爱传承下去。”解黎明老人的大爱还会温暖更多的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工作重点 贫困学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