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产学研对接重振鲈鱼产业


    □□福闻

    一艘满载3吨桐江鲈鱼的外轮,在福鼎市沙埕港内整装待发。几日后,这些鲜活的鲈鱼就将进入韩国首尔各大超市。

    来到青山绿水怀抱的福建闽威公司沙埕港大湾养殖基地,放眼望去,渔排整齐划一地分布在海面上。董事长方秀告诉笔者,公司现海域使用养殖面积已有108公顷,网箱2000多箱,生产的闽威牌花鲈成功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及欧盟、日本和韩国有机食品机构的认证,桐江鲈鱼养殖与生产标准已与世界几个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生产标准接轨。

    被福鼎人称为“母亲河”的桐江,自古便盛产鲈鱼。由于大量捕捞,桐江鲈鱼数量急剧下降甚至濒临绝迹。

    拯救鲈鱼,第一个难题就是鱼苗从哪来?纯粹从海里捕捞,杯水车薪,难以为继。1992年,闽威公司与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合作开发,使花鲈人工育苗技术获得成功。

    随之而来的是鱼苗质量问题。长期用当地的鱼配种,一代一代近亲繁殖,鱼苗的品质就会下降。而北方的鲈鱼体形修长,桐江鲈鱼生长速度和鱼肉品质更好,杂交可大大提高品质。

    就在闽威人全力拯救鲈鱼之时,水产养殖专家雷霁霖院士提供了大力支持。2007年6月18日,闽威与雷院士对接了“花鲈生殖调控和室内人工育苗技术”,解决了长期以来的育苗难题。

    优质育苗,加上现代化的养殖技术,让花鲈养殖事业如虎添翼,闽威推行“订单农业”模式,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走产供销一条龙和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截至今年上半年,桐江鲈鱼养殖面积达11.5万亩,带动3000户渔民养殖。

    谈及未来,方秀说,他们已着手打造自己的科研和深加工基地闽威高新技术园。园区计划建现代水产加工车间、水产品安全检测中心、存储仓库、育苗中心、科研楼,建成后年可加工成品鱼5000多吨、海水鱼生鱼片等加工产量达1000多吨,可带动周边养殖户2万多户。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鲈鱼 育苗 养殖基地 订单农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