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兰生 通讯员 张荣 唐永梅
第二炮兵某军代室总军事代表廖平不善言辞,可一谈起基于信息体系作战能力建设、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他的思维异常灵活,话匣子一打开便滔滔不绝:“作为与武器装备‘零距离’接触的一名军代表,最紧迫最关键的就是立足本职着眼战场,推动战斗力生成的步伐快一些、快一些、再快一些……”
记者:你们在从事尖端的科研事业,你如何评价自己的成长环境?
廖平:我们的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所以特殊岗位需要特殊作为。你看攀崖的植物,架子多高,根藤就能延伸多远,人的成长环境也是这样,只有高手云集,人人身怀过硬本领,才会形成一个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战斗集体。我只是这个队伍的普通一员。导弹武器装备是一个复杂体系,每一个战斗指标都凝聚着众人的智慧和汗水,光凭一人或几人的力量是不现实的。
记者:你们监造的设备,保密性很强,长期默默奋斗却很少为人所知,是否产生过落差?
廖平:从加入这支队伍,我们就听说一大批老军代表的感人事迹,他们把一生都交给了工作,从不为名利所困惑,正是他们身上沉淀积累的无私奉献精神激励着后来人,使大家在工作中找到乐趣,获得充实。
记得一次新型号武器重大试验发射任务中,导弹准确命中目标后,在场的最高首长穿过欢呼的队伍径直朝我们走来,紧紧握住我的手说:“这主要得益于你们的辛勤工作,感谢你们为推进导弹武器装备转型作出的突出贡献!”当时,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说明我们并没有被忘记。正像歌中唱的那样: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
记者:你们坚守在打赢第一战位,工作容不得半点差错,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这是靠什么来支撑?
廖平:靠严、慎、细、实的作风和科学完善的制度。由于长期的坚持和养成,大家工作早已成为习惯,压力反而成了动力,促使我们在工作中比作风、比技能、比效率、比成就,实现“万无一失”。
导弹无小事,事关国家利益,我们军代表平时多流汗,官兵战时就少流血。大家时刻铭记“质量是武器装备的生命,质量工作是装备建设的生命线”这样的工作信条,把问题发现在过程中,解决在出厂前,不带隐患出厂,不让遗憾上天,确保我们这些年交付的数千套产品,均实现合格率100%,做到了战斗力链条上自己这个环节的“绝对可靠”。
记者:你认为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最关键的是什么?
廖平:自主创新。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应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战略基点,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重要作用。比如,在抓质量建设方面,我们发现过去的生产管理模式中由于军地双方各司其职,产品出厂时验收合格才能交付,不合格的产品由工业部门自行承担,既容易影响武器装备发展进度,也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随着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节奏加快,我们经过科学论证,很快便建立了军地一体、军民融合式质量闭环管控机制,从立项论证、研制定型、批产交付到使用管理,军地双方全程跟踪,终身负责,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催生了武器装备快速发展,也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
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是“十二五”时期国防和军队发展的主线,也是一个复杂艰巨的过程,涉及相关的各个领域、各个阶层,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决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所从事的每项事业、每项工作,就像接力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持棒跑到终点,接受观众对胜利者的欢呼,而是多数人都要默默无闻但又必须是尽善尽美地跑完自己的那一棒。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8-30/171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