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高温津贴执行凸显“身份尴尬”


    据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7月以来,我国大部分省区市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各地纷纷发文要求用人单位发放高温津贴。记者在江苏、湖南等地采访发现,由于缺乏法律规定和检查督促,不同地区、不同单位执行相关规定情况差别较大,多数国有单位防暑保障较为到位,而在农民工聚集行业则往往成空头支票。

    8月4日中午,正在南京市青石街打扫卫生的玄武区环卫所环卫工李苹告诉记者,“天气是很热,但是单位挺关心职工。”高温津贴已经发了两个月,补贴标准也从去年的160元/月提高到今年的200元/月,上个月的补贴已经打到了工资卡里。

    记者在长沙毛泽东文学院附近的过街通道里,遇到一群正在躲避烈日、乘凉休息的环卫工人和园林工人。他们说,从7月初开始,长沙环卫部门和园林部门就已经给每位员工发了藿香正气水、仁丹丸、花露水、凉茶、绿豆、碘酒等防暑降温的用品,而且正式工和聘用工都有这项福利。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建筑、餐饮、快递等农民工聚集的行业,发放高温津贴普遍遭遇执行难,高温津贴成了“空头支票”。

    8月6日下午,在南京市新街口德基广场的施工工地上,记者遇到了正在用板车拉建筑材料的两名工人。这两名来自江苏宿迁的农民工说:“从来没有听说过有高温津贴,公司都是按照工作天数给工人发工资。我们是木工,脚手架搭建也是我们做,每天工资是150元,没有其他收入。”

    记者在长沙奥克斯广场、滨江新城、金麓会所三个工地采访时,所有农民工都反映没有收到高温补贴。“工头给我们发了藿香正气水、凉茶,但是没有高温补贴。”工地上一位打着赤膊、汗流浃背的农民工说,他们现在每天从早上5点到上午10点半、下午3点到晚上7点上工,晚上在活动板房里睡觉,电扇即使开到最大也会不停地流汗。

    另一位农民工王云生说:“还要什么高温补贴啊,有个活儿干就不错了,你要找老板闹,恐怕就得卷铺盖走人了。我们是算点工,做一天算一天钱,除非下雨,否则都要开工,有时候晚上还得加班。”

    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理事、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周长征说,我国相关部委2007年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摄氏度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摄氏度以下的(不含33摄氏度),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但是在一些地方和单位,高温津贴这一政策陷入了执行难的困境,主要是因为没有法律的强制作用。

    周长征说,我国各地几乎都有发放高温补贴的通知和规定,应将相关规定上升为法律,切实保障工人权利。而在相关规定上升为法律之前,建议首先将高温津贴与劳动合同“捆绑”,对此劳动部门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维护劳动者的正当权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藿香 绿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