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孙乃会
辽宁省锦州市盛产兰花,而该市80%的兰花产自太和区人武部民兵花卉生产基地。除了占领本地市场外,他们的兰花还远销北京、上海等国内大城市和东南亚国家。在人武部组织指导下参加兰花种植的农户,户均年收入达到40万元。这只是锦州市坚持不懈开展“双五”活动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缩影。
辽宁省锦州市驻军积极参加地方建设,广泛开展科技进家、法律进家、美德进家、文化进家、卫生进家“五进家”活动;地方全力支持部队建设,认真做好征兵、转业退伍安置、随军家属就业、部队子女入学、伤病残士兵移交“五项工作”。锦州市军地双方通过搭建新时期双拥工作的新平台,创新了社会管理载体。
“五进家”助推新农村建设
在锦州市太和区的一些农村,村民曾一度打麻将成风,不但农副业生产受到影响,给社会治安也带来许多隐患。有几名不安于现状的村民看到养花赚钱,就想通过种植兰花改变村里的面貌。结果,由于技术不过关,兰花幼苗当年死亡过半,不仅没挣到钱,还亏了本。
太和区人武部在支援地方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创造性地组织民兵开展了以“科技进家家家富、法律进家家家安、美德进家家家和、文化进家家家乐、卫生进家家家洁”为内容的“五进农家”活动,对改变农村面貌起到了明显效果。
走进太和区何屯村,一排排花卉和蔬菜大棚整齐排列,一片片梨园一望无边,一座座高科技含量的企业厂房错落有致,一户户农家小院窗明几净……“没有‘五进家’,我们村就不可能出现这样天翻地覆的变化。”何屯村党支部书记何志学说。
锦州军分区党委意识到,这项富有时代特征的活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进一步把“五进农家”活动拓展为“五进农家”和“五进社区”活动。
3年来,军分区和各人武部依托每个乡镇都有的“青年民兵之家”,为地方培养3500多名民兵养殖能手和科技致富带头人,举办科技培训班1560多期,受训民兵和群众10多万人。北镇市高山子镇民兵连长陆彬,为打消农民养牛的顾虑,主动请缨成立了“民兵科技致富示范基地”,每月对所有养殖户进行一次技术培训、一次义务巡诊、一次骨干会议。经过3年发展,已带动周边10个村镇、3000多养牛户,存栏量达到5万多头,每个养殖户年平均收入2万元以上。
驻锦部队每个团以上单位帮扶一个贫困村,资助10名贫困生;每个学校都有部队派来的校外辅导员,帮助搞好德育教育;组织6万人次,帮助驻地改造乡村道路、小凌河两岸绿化、公共场所消毒等。解放军205医院以共建活动为载体,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偏僻贫困乡村,先后为地方群众免费体检4000余人次。
“驻锦部队爱民、助民、为民的行动,既为我们解决‘三农’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我们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有益启示。”锦州市委书记王文权说。
“五做好”解决官兵后顾之忧
前几年,锦州市曾发生过森林火灾。在扑灭火灾时,部队官兵也不同程度地“挂彩”,甚至出现伤亡。“决不能让为锦州作出贡献的子弟兵有任何不必要的牺牲!”在锦州市委书记王文权、市长魏俊星的部署推动下,锦州市有关部门积极行动,在2011年春节之前给部队官兵配备了新型的灭火装备。“只要部队有需要,就千方百计满足;只要驻军有困难,就义不容辞解决;只要官兵有愿望,就竭尽全力实现。”
近5年来,锦州市安置军转干部1636人,公务员岗位占88%以上,满意率达100%。为了帮助随军未就业家属提高素质,当地举办计算机、医疗、养殖种植等技能培训班,近3年共培训军属3929人;还实行军人子女升高中加20分的优惠政策,上初中、小学在全市免收择校费。
锦州军分区司令员崔延发、军分区政委李德民说,锦州市拥军优属动真情、使实劲、办实事,解决了部队官兵对“后路、后院、后代”问题的担忧,极大地激励了广大官兵爱兵精武、献身国防的热情,对部队建设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7-30/169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