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期待影视作品关注农民的“心灵史”


    □□程天赐

    近日,中国(宁波)农民电影节论坛上,河南省周口市农村电影院线代表巴莉芬说:“当地群众经常反映‘想看农村的事’和‘没有戏不好看’,因为现在提供的一千多部影片中,农村题材和戏曲题材数字电影还不足一成。”可见问题不小。

    也许是无奈之下的奋发之举,据巴莉芬介绍,2010年初,周口市农村电影院线自拍自制了农村题材、地方戏形式的《农家媳妇》和《农家嫂子》,受到当地农民的喜爱。其中《农家媳妇》已于4月15日公开发行,短短两个月时间,放映了5万多场,出品方票房收入50余万元。

    这说明农村题材影视创作不是无可作为,而是没有很好地作为。要不怎么解释《农家媳妇》的走红呢?

    另外,此次电影节揭晓了“农民最喜欢的影片”是《让子弹飞》,“农民最喜欢的男、女演员”分别是《建国大业》的主演唐国强和《锦衣卫》中的主演赵薇。这反映了当代农民欣赏口味的多元化,文化选择空间有了很大的拓展。农民肯定不只爱看农村题材影片。但是,农民兄弟姐妹的选票,没能投给期待中原本心仪的农村题材电影,则再次暴露出当前农村题材影视创作疲弱的严重“短板”。

    农村向来是文艺创作的富矿。“三农”题材影视作品在和谐文化建设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都涌现过许多优秀的“三农”题材影视作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风靡全国的《李双双》、《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八九十年代红火的《喜盈门》、《咱们的牛百岁》、《人生》、《外来妹》、《秋菊打官司》、《篱笆、女人和狗》等;新世纪之初,《刘老根》、《马大帅》、《希望的田野》、《乡村爱情》、《暖春》等,在中国影视画廊中都占据显著位置。

    人们记忆犹新,“农村三部曲”———《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曾在荧屏上刮起一股强劲的乡村风,枣花、茂源老汉、铜锁、小庚等角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剧作真正扎根于农村生活,直面农村各种尖锐复杂的问题,尤其是深入人物内心,深刻挖掘农民的“心灵史”,发人深省,令人回味。

    专家指出,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追求感官刺激、超现实题材的影视剧曾经一度受市场追捧,但这些作品很快给受众带来审美疲劳,现实主义的回归正逢其时。生动活泼、质朴情怀的乡村剧多有卖点。

    然而,影视界似乎未能很好地把握这个机会。时下很多电视剧,在深度挖掘上往往回避深层次矛盾,有的还曲解、变形了农村现实。在思想认识和艺术观上,仍然用几十年一贯制的眼光来看待和描写今天走向现代化的农村和农民。有的则一味追求娱乐化、搞笑化,很多剧作看起来像拉长了的小品,显出肤浅单薄。

    究其原因,真正熟悉农村、农民的作家缺乏,造成了创作上的“贫乏”。加之一些艺术家浮躁的心态,急功近利,凭小聪明创作,与当年吴贻弓等创作拍摄《李双双》,提前一年就在河南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梁庆刚为了演好《咱们的牛百岁》,到农村跟了五个大队书记体验生活相比,创作态度的差别判若云泥!

    真正好看的影视作品,都是编创人员在深入生活后创作的,绝对不能闭门造车,只有挖掘、塑造人最本质的东西,才能成为经典作品。

    一位网友尖锐地指出:“我发现电视剧中中国农民的生活实在是很悠闲很小资。他们一天到晚不是相亲,就是谈恋爱,再不就是养养花,种种草。”这类影视作品常常回避现实生活中农民的真实生活状态。其实,在如今这个时代,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农民的心灵遭受巨大冲击,这给影视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如何直面这些问题,并真正回归农民的“心灵史”,应该有无限的创作空间。

    农村题材影视作品,只有把当今农民真正的想法表现出来,才会让农民认可,让城里人也刮目相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回归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