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传说,在清朝嘉庆年间,岳麓书院大修之后,山长袁名曜应学生之请题写门联,袁名曜欣然写出上联“惟楚有才”,并以题作考,命诸生作对。众人正苦思不得之际,已经小有名气的贡生张中阶恰好回来,听说此事后,他几乎是脱口而出:“于斯为盛”。此联一出,可谓天衣无缝。这位张中阶先生此后的际遇如何,早已无从考究了,但这副流水联却成了岳麓书院最真实的写照,它不仅夸耀岳麓书院的人才之盛,更昭示着湖南人才辈出的现实状况。

    1835年,刚满23岁的左宗棠在其新房里意气风发地写下气壮山河的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副对联不仅是对他自己的勉励,更是他戎马生涯真实而生动的写照。为收复新疆失地,已逾花甲之年的左宗棠赤胆忠心,白发临边,舆梓出征的壮举,可歌可泣。他在家信中写道:“天下事总要有人干,国家不可无陕甘,陕甘不可无总督,一介书生,数年任兼折,岂可避难就易哉!”本为文人的左宗棠,义无反顾地担起了匡复江山社稷主权的重任,从此戎马倥偬。翰林院侍读学士潘祖荫曾向咸丰帝写了一道奏疏,奏疏中说:“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这是对左宗棠一生最高的褒奖。

    毛泽东青年时期来到长沙求学,他见到左宗棠这副对联后,推崇备至,遂将其改为“身无一文,心忧天下”,表现出他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终此一生,毛泽东都没有辜负这最初的理想,作为一介书生,身无分文,却以天下为己任,翻身闹革命,拯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从长沙到文家市,从遵义到延安,从西柏坡到北京,他以一个湖南子弟的坚韧不屈,锐意进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带领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因为有了他,中华的历史从此被改写。

    湖湘子弟群星璀璨,成就了一桩桩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业绩,彰显着长沙人的英雄本色。因此,“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它不仅仅是岳麓书院的真实写照,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湖南人,沿着先贤圣哲的脚印,脚踏实地,以天下为己任,担当起治国、平天下的重任。    赵姝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7-23/169460.html

无相关信息
下一篇 :湘女多情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