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记者李忠发詹奕嘉
世纪之交,面向新世纪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中国外交格局已基本形成。从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一条线”战略,到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形成,中国根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积极调整外交战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辟了对外关系的新局面。
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实现中美建交,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成为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前奏”,中国的对外交往思路也愈发清晰。
1986年3月25日至4月12日召开的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从十个方面全面阐述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这表明,中国已基本完成了外交方针的调整,中国的对外关系格局已显示出向全方位发展的新特点。
新的外交战略下,成果显现。1989年5月16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一楼东大厅门口,邓小平和来访的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紧紧握手。面对100多名中外记者,邓小平说,现在让我们利用这个机会宣布,中苏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1982年至1989年期间,中国又同13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建交国总数达134个。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根据邓小平提出的指导方针,坚持独立自主,顶住西方压力,通过实行睦邻外交和打破西方国家的“制裁”,成功开辟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20世纪最后几年里,中国积极构筑跨世纪的对外关系,成果丰硕。面向新世纪,中国外交蓄势待发。
2001年6月14日至15日,江泽民主席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总统在上海欢聚一堂,共同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庄严宣告六国间地区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同年10月,也是在上海,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举行,这是有史以来中国举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会议。11月11日,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郑重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文本的最后一页上签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与世界互动的关键性历史节点。
又一个十年过去,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中国和世界之间的相互交融更加紧密,中国仍需要一个和平、稳定和有利于发展的外部环境,中国全方位外交大有可为。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6-23/167988.html